吃過早飯,在村部整理一戶一檔資料。上午9點多,起身去自己幫扶的貧困戶侯生春家走訪。
10點多,我來到侯生春家,他是一位五保戶,脾氣急,好打抱不平,又有點鉆牛角尖。一見面,他就問我:“我怎么沒享受到光伏補貼?”我解釋說:“目前全縣所有五保戶都不享受光伏發電優惠政策?!?/p>
他隨即又問:“因為大雨加上山上來水,我們莊東湖、北湖、南湖都被淹了,原來都有田間淌水溝,現在都沒有了。就因為村里不給我們扒溝!”聽他這么說,我也不著急,慢慢給他分析:“今年下雨多是多少年未見的,我和隊長還有村干部白天黑夜動員大家抓緊疏通水溝渠,將你們這些老人轉移到安全住處。我們當時就來看你了,并讓你注意安全,有事第一時間給我打電話。”接著我又解釋扒溝的事,“我們找來了挖掘機,但現場有貪占集體溝路耕種的還不給扒,當時你們都在,是不是這個情況?我們好言相勸,最后才強行扒通。說實話,這是大家自個兒把水路堵死了,今后人人都應當自覺維護公共設施才對?!焙钌哼B連點頭。
這次走訪讓我明白一個道理:扶貧干部,肚子里一定要有貨,才能做到有問必答,最終讓老百姓嘴上和心里都服氣、都滿意。
本報記者 李慧 倪敏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