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中等個子,微胖,待人和氣,大家喜歡叫他劉書記,也許是因為大家經常跟他打交道的緣故,經常聽到大伙兒親切地叫他“劉三多”,筆者好生奇怪,來到了水江鎮畔龍村實地探訪。經過多方了解才知道,自從袁州區交通局干部劉良生被委派到水江鎮畔龍村擔任第一書記以來,村里多了一個勤快的干部,貧困戶家里多了一個貼心的幫手,畔龍村多了一個熱心的“自家人”。
畔龍村位于袁州區水江鎮西南部,東與塘下村,南與萍鄉上栗縣東源鄉田心村接壤,西與快榮村,北與新村村交界,總面積9.6平方公里,全村10個村民小組,2291人,579戶。畔龍村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2戶105人,2014-2017年脫貧23戶82人。劉良生是在2017年下半年被委派到水江鎮畔龍村擔任第一書記,從此與畔龍村結下了不解之緣。
畔龍村黨支部書記何小明說道:“像畔龍這樣的行政村最少要配4名干部,但是我們村在編干部只有三個,有時因為業務繁忙,難以應付,顧此失彼;但是劉書記來了以后,他以村為家,遇到春季整改,夏季攻堅,秋冬會戰期間,周末都沒有休息,與村干部同吃、同住、同勞動,有時去區里開個會也只能路過家門而不入,火速趕回,親自操作,與村干部一起熬夜乃是家常便飯之事,他來了以后相當于村里多了一個勤快的業務骨干,我們輕松多了。”何書記還說:“有時候我出差在外,劉書記忙內忙外,甚至還親自到牛場送料喂牛。”
畔龍村葛布塘組的李克金老人,年過古稀,妻子得了尿毒癥,兒子智障未婚,家里缺勞動力,劉書記利用下班時間幫助他們挖紅薯,還要幫他挑回家。水江老表都有釀紅薯酒的習慣,紅薯酒也叫“水江茅臺”。劉書記囑托李大爺煮紅薯就打他電話,過去幫他拌料,正好那天氣溫回升,劉書記干得滿頭大汗,李大爺說劉書記比自己的兒子還更貼心。高橋組的張開保無子無女,自己得怪病,手抖動厲害,不能干重體力活,老婆重病住院,眼看過冬柴火還沒有準備好,劉書記得知情況后,親自上山砍柴送到他們家,并且告訴他不要擔心,燒完了就打電話給他,老張逢人就說:“劉書記真是個好人,是我們貧困戶的好幫手。”
劉書記經常忙里偷閑,走村串戶,了解民情,很多村民聽不懂普通話,他就操著吉安口音的水江話和老表交流,不厭其煩地和村民解讀惠民政策,法律、法規等,村民也喜歡和他拉拉家常,反映一些實際問題,劉書記再把全村的老表急切解決的問題一一記錄下來,和村干部商討解決辦法,每次村民打心眼里感謝他,劉書記卻表示這是應該做的,幫群眾做點小事是舉手之勞,大家都像一家人一樣,不用言謝!
男人有淚不輕彈,當談到自己的家庭時,劉書記眼含淚花,他說:“自己的父母年過古稀,體弱多病,自古忠孝兩難全,我不能在身邊照顧他們,尤其是我的妻子懷胎十月到產子期間,我不能陪伴她,很是虧欠,只能看著妻子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大,還要照顧兩位老人家,而且她自己還要每天上班,我只能干瞪眼,幫不上忙,對著視頻才能看到父母日益增加的皺紋和白發,看到妻子忙內忙外疲憊的身影,聽到兒子的哭泣和埋怨;不過看到貧困戶慢慢地富起來了,再多的委屈也值,老表能叫聲“劉三多”就是對我最好的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