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右旗堅持黨建引領,凝聚思想力量、組織力量、社會力量,在“不離上級譜、唱活地方戲”的上情與下情結合上實現扶貧精準全覆蓋,全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
凝聚思想力量,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增強主動意識。堅持以“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志”的工作思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創新實施“旗域主題黨日”模式,先后通過開展“脫貧攻堅我們在行動”“學講話鼓干勁 再踏新征程”等主題黨日活動,引導廣大農牧民黨員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不斷激發帶頭干事創業的激情和勇氣,組織農牧民黨員、種養殖大戶、產業帶頭人成立城鄉居民宣講隊,用“土味”語言宣講致富政策,傳授致富經驗,營造“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的濃厚氛圍。充分發揮“黨建微家”“黨員中心戶”輻射帶動作用,將周邊農牧民群眾牢牢綁在致富產業鏈上。成立沙草產業、旅游業、駝產業三個智囊團,精心選派產業指導員深入田間地頭、牧場基地,開展技術指導與貼心服務,不斷增強廣大農牧民群眾自主創業的信心更加強勁,樹牢“自我造血”意識,真正從思想上拔掉“窮根”。
凝聚組織力量,變“輸血式”救濟為“造血式”開發,激活發展后勁。接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創新實施“1121”工作機制,以扶持壯大嘎查集體經濟兩年攻堅行動為抓手,以打造“最強黨支部”建設為導向,縱深推進富民黨建“三鏈”工程,做實“黨支部+合作社+黨員+農牧戶”聯營共富工程,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凝聚組織力量、提供堅強保障。依托自身資源圍繞做優沙產業、做大駝產業、做強旅游業、做活特色種植養殖等新業態,先后在綠豐沙產業、旭輝駝產業、九棵樹旅游業、駱駝研究院等成立13個產業黨支部。改變以往給錢、給物的普惠式救助模式,通過成立專業合作社,優先雇傭貧困戶、殘疾人,借助以獎代補、生產獎補、勞務補助的幫扶模式,變“輸血式”救濟為“造血式”開發,實現全旗80%的嘎查集體經濟年收入突破5萬元的目標,形成良好的“造血”循環體系,煥發幫扶工作新面貌。
凝聚社會力量,變“單打獨斗”為“多方發力”,拓展結對領域。堅持聚合多方資源,通過匯物、匯力、匯智的方式不斷拓展結對領域,擴寬脫貧工作渠道。旗委組織部聯手金融機構實施“黨建+金融”惠農惠牧政策,創新推行“黨建信用貸”。全旗78名農牧民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申請授信貸款3313萬元,著力解決農牧區黨員帶領農牧民發展產業貸款難、資金不足等問題。借助科研院所“黨建+產業基地”力量持續培育富民產業,通過“公司+科研+良種繁育+奶源基地+專業合作社+貧困戶”“黨組織+合作社+貧困戶”等駝產業發展模式,建成250個雙峰駝生態牧場和3200萬畝雙峰駝保護區,建成奶源示范基地13家、駱駝養殖專業合作社17家、分散式標準駝圈107座。全旗近三分之一農牧民參與和發展駱駝產業,戶年均增收2萬元,讓駝產業成為農牧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整合文化旅游資源實施“黨建+旅游+合作社”,引進企業與嘎查黨支部聯合成立旅游專業合作社,帶動嘎查和農牧民以資源入股的方式進行分紅。目前,120家“大漠人家旅游驛站”鄉村旅游經營戶帶動600余名農牧民和貧困戶年均增收約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