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深入巍山縣紫金鄉新合村委會,用鏡頭和筆融聚焦新合村黨建工作,對該村依托“黨建+產業發展”,拓展“黨建+”理念,把基層黨建工作的新成果和新成效轉化為推動鄉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4月4日,筆者來到巍山縣紫金鄉新合村委會軟籽石榴種植大戶陳先進的田園里,52周歲的陳先進忙著給軟籽石榴樹松土,額頭冒著汗珠。“雖然我年紀大了點,但薅鋤、施肥、打藥,一樣不落,只要能有錢掙,這些活計真不算什么”。陳先進說,他家有妻子和兩個兒子及兒媳婦,兩兒子在外務工,每年務工收入11萬元左右,妻子在家養豬,生豬價格高,利潤可觀。在他帶動下,本村三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也種植軟籽石榴,每年收入在3萬元左右,正在進行田間作業管理的陳先進樂呵呵地告訴筆者。
近年來,巍山縣紫金鄉以“三強化三促進”為抓手,全力推進“黨建+產業發展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該鄉新合村委會位于紫金鄉東南部,距離鄉政府7公里,全村16個自然村19個村民小組,共854戶3598人,其中建檔立卡戶54戶202人,特色產業以種植軟籽石榴、泡核桃、芭蕉、梅子、白蕓豆、紅雪梨等,經濟收入以林果業和養殖業及外出務工為主。去年以來,紫金鄉黨委引導各自然村探索實施“黨支部+四會”協商機制,全力推進黨建+產業發展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目前,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退出。
據了解,巍山縣紫金鄉新合村委會探索“黨支部+四會”協商機制。就是自然村重大事務決策由黨支部會議提議,黨員和村民代表會議商議,群眾大會議形成決議,紅白理事會會議執行落實。新合村委會下轄的中上自然村率先實施“黨支部+四會”協商機制”,黨支部和“四會”積極從務工返鄉創業青年、大中專歷屆畢業生、復退軍人、致富能手、產業發展較好并帶領貧困戶脫貧的年輕人中發展新黨員,不斷為黨支部和“四會”增添新鮮血液,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實現黨組織重心下移到自然村,確保了黨建融角在自然村組的延伸。
新時代強而有力的黨員隊伍,帶來的不僅是凝聚力和戰斗力,更是人民群眾心中黨員的新形象。面對2020年的疫情防控狙擊戰,該鄉紫金村委會金坪五村民小組黨支部、共產黨員、中藥材種植大戶芶昌龍,慷慨解囊,積極為當地黨委政府抗擊新冠病毒出力,送來了一批疫情防控急需物資,有效緩解了黨委政府困難,解決了燃眉之急。面對黨委政府的衷心感謝,共產黨員芶昌龍表現的十分謙和,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有責任為家鄉抗擊疫情出力,希望這物資能給堅守在一線的黨員干部群眾和整個疫情防控工作帶來一點點幫助。
巍山縣紫金鄉共產黨員干的一件件好事實事,老百姓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黨組織的吸引力和威信在人民群眾中也越來越強,形成了黨員做給群眾看、群眾跟著黨員干的生動局面,走出了一條農村黨群共富發展之路。如今,該鄉新合村委會在探索實施“黨支部+四會”協商機制中,脫貧致富的底氣越來越足,5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有7戶種植軟籽石榴和芭蕉,38戶養殖生豬在20頭和牛2頭以上,9戶外出務工或在鄉內打零工,貧困戶年平均收入3萬多元,人均純收入達7500元以上。扶貧路上的一個個閃亮的數字,譜寫了紫金鄉以黨建促發展,推動脫貧攻堅工作的新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