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城鄉利益格局深刻調整,鄉村社會結構深刻變動,農民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種前所未有的變化,為鄉村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活力,同時也形成了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那么,城鎮化進程中的村莊如何實現有效治理?
高井村的組織振興實踐,給出了有益參考。
隨著經濟發展,城鄉接合部村莊人口結構復雜化、社會原子化,人際疏離、道德解組和社會失范等問題伴生,“好日子過不好”的尷尬客觀存在。高井村應對此類問題的經驗是:做實黨建,讓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有組織、有陣地、有抓手”,并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做實黨建,就是不能滿足于“就黨建抓黨建”,而是要與解決村莊現實問題、服務村民實際需要緊密結合。如此,黨建工作才能找到抓手和突破口,群眾才能收獲實惠與獲得感。具體而言,要通過組織體系“聚人”,建強基層黨組織以及其他經濟社會組織,拉起人員隊伍、凝聚干事力量;要夯實陣地建設“聚心”,不僅要建好硬件設施,更要設計好活動、做好服務,將陣地打造成讓黨員群眾歡迎、受益、滿意的“精神家園”。
“聚人”與“聚心”,道理簡單,做來不易,說到底是如何抓落實的問題。“釘釘子精神”落實到高井村治理實踐中的方方面面,克服浮夸、浮躁作風和形式主義的“法寶”,是落細落小、持之以恒。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基層治理工作細碎,更需要拿出“繡花”功夫精準施策,細針密縫、抓鐵有痕。
高井組織振興的密碼正是蘊藏在一個個細節里,例如精細分類管理黨組織、精心設計陣地活動、推行零距離走訪式服務等。類似的工作方式啟示我們,要想將黨的領導、村莊管理服務、公民道德培育等貫通治理末梢,需將黨建工作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于潤物無聲中培樹文明鄉風。同時還要及時將好的工作方法總結為制度規范,逐步內化為人們的習慣與認同,讓組織振興成為激活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