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54歲的上葦甸村黨支部書記劉進元來說,自從村里來了黨建助理員,他再也不用為交材料的事犯愁了。
上葦甸村位于北京市門頭溝區妙峰山鎮,距離鎮政府十幾公里。由于村兩委干部平均年齡較高,能熟練使用電腦的人很少,每每遇到遞交材料這樣的事,劉進元只能騎自行車到鎮上找人幫忙。
在門頭溝區,像劉進元這樣的村干部還有不少。全區966名村兩委干部平均年齡52歲,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僅占總數的32.1%。與此同時,區里大學生村官人數逐年減少,農村管理人才匱乏的問題顯現。
為解決農村干部“結構老化”和農村黨建工作后繼乏人等問題,2017年,門頭溝區先后在軍莊鎮、妙峰山鎮兩個鎮試點選派了25名農村黨建助理員。
還不滿30歲的高騰是上葦甸村人,原來在海淀區做社工,月收入五千多元。當他聽說招聘黨建助理員的信息后,立刻決定返回家鄉。“雖然掙錢沒有以前多了,但我更喜歡農村生活,自己這些年的工作經驗正好可以為家鄉出點力。”
高騰的到來,不但解決了劉進元的難題,也讓村里的黨建工作更有活力。
上葦甸村有88名黨員和預備黨員,由于很多黨員在外上班,組織黨員集中學習的難度較大。高騰調查發現,星期六上午從市區到村里的公交車9:30分抵達。于是,他提出把黨員活動時間調整為每月最后一個星期六的上午10點,這樣在外工作的黨員就有充裕的時間回來。“這次村里的創建文明城區動員大會,我提前在微信群里跟大家聯系,近60名黨員都回來開會了。”
付尚華是妙峰山鎮炭廠村的黨建助理員,除了黨建,他還承擔了村里許多其他工作。“巡邏塘壩、入戶走訪調查、廣播宣傳防火、防汛、接待群眾來訪……這些只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作為黨建助理員,不管咱到哪個村,都要不怕苦、不怕累。”
通過一年多的實踐,黨建助理員工作初見成效,為農村儲備培養了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優秀人才。
今年2月,門頭溝區委決定全面推廣選派農村黨建助理員工作,為其他7個鎮新選派95名農村黨建助理員,其中本科以上學歷44人。“下一步,我們將完善黨建助理員激勵機制,鼓勵他們充實到村兩委的隊伍中,為農村黨建工作注入新活力。”門頭溝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