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市針對全市大學生村官人數逐年減少、個別鄉鎮大學生村官黨支部黨員不足三人等實際,積極探索大學生村官管理新模式,建立全市大學生村官聯合黨支部。
以陣地建設為基,規范成立聯合黨支部。根據黨員大學生村官數量設委員3-7人,其中書記1人、副書記1-3人,組織委員、宣傳委員、學習委員等職位視黨員數量而定(可以兼任)。大學生村官聯合黨支部書記由黨員大學生村官擔任,并指定1名經驗豐富的鄉鎮(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擔任名譽書記。黨員大學生村官仍將組織關系保留在其任職村(社區),接受任職村(社區)黨組織和大學生村官聯合黨支部的“雙重管理”,參加“雙重組織生活”。非黨員大學生村官列席或參加大學生村官聯合黨支部全部活動。
以作用發揮為本,明確支部功能定位。結合中心工作開展,科學設置大學生村官聯合黨支部活動內容和載體,充分發揮組織、教育、宣傳的職能,促進大學生村官綜合素質提升。定期開展特色鮮明的主題黨日活動,充分發揮政治引領作用,引導大學生村官為鎮村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發現、選樹、培育先進典型,做好宣傳推介工作,掌握大學生村官的思想、工作動態,注重輿情監督和引導,關注網絡等虛擬媒體對大學生村官工作的評價和建議,做好相關社情民意反饋,聽取多方意見和建議,進一步探索黨團共建,強化自我管理,督促相互約束,維護良好形象。
以制度機制為要,推動支部正常活動。制定相應的支部管理規章制度,明確黨員大學生村官參與聯合黨支部活動的相關要求,科學指導大學生村官開展各項工作。逐步建立“5+4”支部工作運轉模式,即大學生村官聯合黨支部每周一次集中學習,每月一次座談交流匯報會,每季度一次主題黨日或志愿服務活動、每半年一次述職評議和民主生活會,每年一次支部工作總結和黨員黨性分析報告會。大學生村官每人一堂“微黨課”,每人一篇“微調研”,雙月一次“微交流”,每季一次“微服務”,確保大學生村官聯合黨支部正常運作并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