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廣東陽江市堅持黨建引領,構建“黨支部+網格”管理模式,實行“分片包干、責任到人”,筑牢村(社)疫情防控嚴密防線。
為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市委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成立臨時黨委,下設的6個工作組成立6個臨時黨支部。全市各地各單位在疫情防控一線建立臨時黨組織,共在工作組和監測點建立防疫臨時黨委7個,臨時黨支部196個,臨時黨小組331個。以陽東區為例,該區防疫工作組臨時黨委,下設3個黨支部,并從區直11個部門抽調148名黨員,安排到臨時黨支部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去年以來,該市探索網格化黨建,在村(社)設立了18000多名黨員中心戶,這一模式為疫情防控提供了管理經驗。為打通群防群控群治最后一公里,市委把村(社)作為第一級網格,由村(社)黨組織書記、駐村第一書記、黨建指導員和防疫臨時黨支部書記組成作戰指揮部,統籌資源開展防控。把村(居)小組作為第二級網格,由1名村(社)“兩委”干部+1名村(居)小組長+3至5名黨員中心戶組成黨員突擊隊,具體負責落實防控疫情各項工作任務。村(居)小組下設第三級網格,由黨員志愿服務隊、社工或駐村干部作為網格員直接聯系服務群眾,通過三級網絡構筑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
目前,該市所有公職人員取消假期,按責任分工投入防疫一線,市領導帶頭到掛點鎮村督導,檢查各項防控措施落實情況,慰問一線工作人員。各村(社)建立健全聯防聯動機制,加強溝通協調和信息共享,通力合作開展源頭管控、宣傳引導、排查防控、物資調動等相關工作。如陽春市在轄區12個高速公路出口設立防控疫情檢查站,由鎮(街)、村“兩委”、公安、衛生、交通等部門共340多人組成,同時成立12個臨時黨支部,配合村(社)黨組織實行24小時值班制,對由高速公路出口進入本市的人員逢車必查問、逢人必測溫,有效堵住疫情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