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來勢洶洶,面對“要全面排查、嚴防死守”的命令,蘭陵縣的第一書記任職村卻在從容應對。因為他們使用“圍圓打點”的戰法,把阻擊戰打響在了小網格里,黨員網格化服務管理模式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大作用。
蒼山街道西大埠村在接到“疫情防控要做到戶戶到、戶戶清”的命令后,包括3名第一書記在內的26名網格長深入各家各戶,面對870戶3173人,不到半天的時間,全村的情況就匯總到了村會計手里。站崗執勤、巡邏宣傳,26名網格長又各有分工、輪流排班,防控工作井然有序。
是什么讓一個3000多人村莊的疫情防控工作變得輕松、有序?
“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這是臨沂市委書記王玉君調研該村時,給第一書記們提出的課題。3名第一書記以“黨員干部聯系群眾網格化服務”為主線,和全體黨員一起制定實施了網格化服務管理制度,把村莊劃分成26個網格,26名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擔任網格長,共同參與村級事務管理和服務群眾。
“過去就光看幾個村干部忙活,也不知道在忙活啥。現在村里有事,我們不光知道是什么事,還能幫把手,咱也在服務,心里舒服”。“入黨這么些年,就去年和今年給村里干事多,過去插不上手”。“村里這伙干的不孬,尤其第一書記,什么事都想咱老百姓,這事要擱過去,我得說說,弄這個干什么,木(沒)用”,幾名執勤的人員紛紛說到。
村民王大孩看見給網格戶送煤氣的村支部書記王彬時,說道:“我看你不像網格長,倒像快遞員!”。面對這樣的調侃,王彬幸福的笑笑,“過去是干不少,黨員群眾就是不認可,現在干的比過去少了,大家之間的關系卻融洽了,我現在比過去幸福”。
這些幸福源于“網格化服務管理”把原來5個人的工作變成了26個人的任務,村級事務管理變得不再繁重,過去的不理解變成了心氣順,變成了為群眾服務的動力。
“疫情雖重,但可防控。出門戴口罩,進門要洗手,開窗常通風,心情最重要……”第四網格長王凌銀每天都要騎著電動車,載著小喇叭在村里走上幾趟,去完成一天的宣傳巡查任務。王凌銀是該村年紀最大的網格長,但74歲的他還是主動要求承擔起村里的疫情宣傳工作,每天堅守在巡邏宣傳的崗位上。
是什么讓他們堅守,源于一張承諾書,更源于一顆初心。
“俺先來!”西大埠村第一書記賈備戰率先在這張疫情防控承諾書上按上了鮮紅的手印。作為第三網格長的他,在接到疫情防控指令后的第一時間,連夜起草了這份承諾書。“這張承諾書,不單單是為了激發網格長的斗志,更重要的是讓群眾看到我們必勝的決心!”簽訂完承諾書后,西大埠村26名網格長面對黨旗,再次宣讀了入黨誓詞,疫情一日不除,我們一日不退!
為什么他們那么負責,源于一本筆記本,更在源于一份責任。
“今天體溫正常,沒有發燒、咳嗽的跡象……”第二十二網格長劉文田一邊看著自己的筆記本,一邊嘴里念叨著。翻開這本筆記本,里面詳細的記錄著網格內的村民信息,更記錄著途經武漢返鄉村民的體溫數據、健康情況,字里行間透著認真和負責。像這樣的筆記本,西大埠村的網格長人手一本,他們把每天走訪的情況詳細記錄在案。
可以說,一個個小網格鑄就了一座堅實的戰斗堡壘。
網格化服務管理模式讓黨員參與進了村里的工作,很好地發揮了無職黨員的作用,也讓黨員理解了村“兩委”的工作,增強了西大埠村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這次疫情防控,各個網格長各自負責自己的責任區,各人走訪自己的網格戶,回來大家一匯總,全村的情況就出來了,效率很高;并且他們包的網格就在自己家周圍,情況很熟悉,得到的信息比村干部逐戶摸排的還要準確,現在村里的工作比以前開展的好多了”,第一書記賈備戰介紹到。
疫情防控攻堅戰打響以來,西大埠村的26名網格長始終奮戰在一線,共同結成了防控疫情的“鐵網”,守護了西大埠村群眾的安全,也堅定了大家的信心,我們一定能夠打贏疫情阻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