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勉勵他們繼續努力,帶動廣大青年不懼風雨、勇挑重擔,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90后”正處在最好的時代、最好的年華,唯有默默耕耘才能描繪青春的最美底色,靜待花開。
在為人民服務的“土壤”里扎根。習近平總書記15歲就到梁家河插隊,住窯洞、睡土炕、過“五關”,同鄉親們一塊干、一塊苦,從一個懵懂少年成長為帶領群眾干事創業的大隊書記,與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直到今天依然保持著深厚友誼,總書記在國外訪問時多次以此為例來詮釋中國夢就是要“讓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生活”。基層是一個需要用腳丈量、用心感悟的地方,只有深入基層才能了解群眾所思所盼,也只有在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中才能更好地成長。“90后”要多到基層扎下根、經風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在實現鄉村振興的實踐里,多與群眾交朋友,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練心性、涵養為民情懷、堅定理想追求,努力在基層和群眾的沃土中成長為“參天大樹”。
在艱苦奮斗的“養分”中成長。這樣一個故事令人深思:有一根竹子,其中幾節做成了笛子,余下的部分做成了曬衣竿,曬衣竿覺得不公平,“同是竹子,怎么差別那么大,我天天風吹日曬,你卻能發出美好的聲音,被人們喜愛”?笛子回答,“我經歷了千刀萬刻和精雕細琢,你只是挨了淺淺的幾刀”。干出一番事業,必定有所舍、有所得,多一份摔打、考驗,就增加了一筆財富。有的年輕人過于計較得失,不愿去偏遠地區,不愿到困難較多、環境艱苦、情況復雜的地方。天上不會掉餡餅,從來沒有也不會有一點苦都不吃,便可以輕輕松松、敲鑼打鼓獲得成功的。“90后”就是要趁著年輕,多磨練、多歷練、多付出、多蹲苗,就像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們一樣,設立一個“跳一跳夠的著”的目標,以“人人都是開拓者”的奮斗姿態,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勁,真正做到“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崗位上出色地完成各項任務,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綻放青春的絢麗光彩。
在擔當實干的“天地”下開花。任何工作都沒有“容易”二字,只要事不避難、迎難而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總會找出化解矛盾問題的方法。“90后”有干勁、有沖勁、有闖勁,越是遇到困難大、矛盾多的工作,越是需要強化“有解”思維,頂著壓力干、迎著困難上,磨礪出擔當作為的“鐵肩膀”。“90后”要不怕事、敢干事,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等各項工作中,以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勇氣,大膽接“燙手的山芋”、啃最硬的“骨頭”,擔當實干,使出渾身解數去完成各種“超能力”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提升素質能力,在擔當實干的廣闊天地里,以青春之思想、青春之智慧、青春之力量開出青春之花。
“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廣大“90后”要牢記總書記囑托,用青春的責任、擔當和勇毅書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的華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