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村弄不好,肯定就告狀。”
“去村里晚上可要注意了,不要輕易出門。”
……
回憶起兩年前大家對自己的友好“提醒”,王占宇不由得笑出聲來:“現在不一樣了,我們村村情穩定,村民熱情,都爭著讓我去他們家吃飯。”
2016年12月,山西大同市委政法委宣教中心主任王占宇,被派到趙家溝鄉趙家溝村擔任村第一書記。趙家溝村,是天鎮縣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發生率最高的一個貧困村,也是上訪事件頻發、讓當地干部頭疼的一個混亂村。
雖事先做好了心理準備,王占宇進村后,還是傻了眼。1張桌子、3個板凳是村委會僅有的家當,屋頂漏雨、頂棚塌陷、院內雜草叢生。村里400多戶村民,卻沒有一本花名冊。村“兩委”干部不和、互相拆臺,王占宇入村的頭一年正月,村民就和村干部打了起來。
王占宇陷入了迷茫:第一書記到底能干啥?
不等王占宇理清頭緒,麻煩就一一上門了。
2017年春季,趙家溝村干旱少雨,一個貧困戶因土地灌溉與水井承包人發生糾紛,無法灌溉耕種。王占宇只能硬著頭皮跑到水井承包人家里做工作。剛進門,承包人就問:“你是干啥的?管這閑事兒!”當得知王占宇是新來的第一書記,他瞬間急了,脖子上青筋暴起,破口大罵,認為自己被告了“官”。王占宇擺事實、講道理,依然碰了釘子。承包人撂下話來:“越告我越不給他澆,你們當官的說也沒用!”。
第二天上門,王占宇對昨天的事閉口不提,一邊陪承包人抽煙,一邊“閑呱啦”,聽他發牢騷、吐不滿。十幾根煙后,這位承包人的怨氣消了,態度緩和了很多,王占宇再次苦口婆心地勸說,他終于點頭了:“你是個好官。看在你的面子上,讓他過來取水管吧。”
村里的矛盾一趟趕一趟。2017年7月,王占宇正組織召開支部黨員大會,為一名預備黨員轉正。突然,一位村民領來二十多個人,有幾個人還扛著鐵鍬,在村委會大院叫嚷:“他給村里做啥貢獻了?憑什么讓他入黨轉正?”村干部一上午勸說無果,會議被迫取消。
接下來的兩個月,王占宇三天兩頭往帶頭的村民家里跑,發現這位村民為人直爽、對村里的事很熱心,但苦于自己沒有得到組織的認可,才帶著本家兄弟阻擾會議。
為做通他的思想工作,王占宇“對癥下藥”,對他說:“想為村民辦好事首先要以一名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好好表現,取得村民信任。”在接觸過程中,王占宇發現他們兄弟幾人都在搞養殖,于是專門買了養殖的書,常常和他們閑聊養殖經驗,并幫忙解決養殖中出現的問題。9月黨員大會如期召開。不久之后,這位村民也由一名“刺頭”變為一名熱心的村委會干部。
順利化解村里40多起矛盾后,趙家溝村的發展思路在王占宇腦海里清晰起來。王占宇意識到:要脫貧致富,關鍵還得打造一個堅強的戰斗堡壘。
此后,王占宇時時處處留心發現有思想、有能力、想干事、肯干事的村民,并動員他們報名參加村“兩委”干部競選。2017年底村“兩委”換屆選舉,把原來的2人班子調整充實為5個支委、5個村委。
村班子力量壯大后,工作能力也明顯增強。王占宇帶領村“兩委”班子,新建了扶貧車間,成立了兩個種養專業合作社,采取“企業+合作社+農戶+保險”的方式,實施仁用杏種植,推行肉驢、肉牛養殖和小雜糧種植。干部群眾的心氣順了,產業發展也有了起色。今年9月底,村里的易地扶貧搬遷也將完工,300多戶村民即將搬入新居。
2018年底,王占宇的兩年任期已滿,本該進行輪換,但縣、鄉主要領導和村民都極力挽留。在村民心里,這位面色黝黑、笑起來一口大白牙的第一書記,早已是自個兒村里的人了。
“趕明我得去找趟王書記,打聽打聽今年紅蕓豆的行情。”村民羅福蹲在新收割的紅蕓豆旁,一邊用手扒拉出豆莢,一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