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江(左)和兩位村干部在守夜。
云南省云龍縣境內,有一個建在懸崖峭壁上的鄉村防疫“檢查站”。諾鄧鎮龍飛村黨總支副書記馬江和他的同事們就日夜守在這個卡點上,海拔1840米。
說是“檢查站”,其實就是設在公路邊上的一個簡陋窩棚。一根細麻繩充當路障,一頭系在緊貼山壁的小樹上,一頭系在帳篷的鐵框架上。
帳篷很小,緊貼公路的一面沒有帆布,“想闖關的人老遠就能看到帳篷里有人守著,就會知難而退了。”馬江說。
山里到了夜里溫度都在零度左右,刺骨寒風一個勁地往帳篷里灌,“剛開始兩天,晚上都不敢生火,怕火星把山林點著了。后來帳篷里才擺放了一個小小的火盆取暖!”馬江覺得,這些天守下來,自己對“風餐露宿”有了一份刻骨銘心的認知。
從2月2日設卡至今,馬江和同事們成功勸返了幾十名非本村人員,對每一位進出檢查點的村民和交通工具進行消毒、測量體溫并逐一登記,兢兢業業將防控工作做實做細。當然,也會遇上不理解甚至謾罵的,他們一一耐心說服,從不把委屈擺在臉上。
村里有些年輕人想趁夜里溜出去玩,被村干部們一一“逮”住。2月10日凌晨3點多,幾年前因為醉駕被拘役過的村民陳某開車強闖卡口,“我們連夜通報了上級部門,摸排情況,找到了他,及時排除了隱患?!?/p>
堅守的日子里,馬江也體味到很多“感動”。
提前結束春節長假返回村里的那天,父親開車送他,200多公里路走了三個多小時,“你路上好好休息,回村后干活才有勁!”四年前,馬江放棄了杭州一份很不錯的工作,要回老家為鄉親們做點事。因為家里窮,16歲就外出打工的父親開始堅決不同意,如今,關鍵時候,父親用實際行動力挺他。
守卡這些天,在市里交警大隊工作的母親,也在一線登記、排查外地車輛,卻總是不忘給兒子發微信,“兒子,加油!”
村干部們格外關心馬江,有些雖然年齡大了,晚上輪班還搶著上,“別安排小馬,我們這些老骨頭硬朗著呢!”
“剛接上級通知,我們還要再守十天!”采訪進入尾聲時,馬江告訴記者,鄉村干部是疫情防控一線的戰士,檢查站就是“哨卡”,不管還要守多久,我們都會堅持下來,為的是全村865名群眾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