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好2021年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準備,廣西梧州市強化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打造干事創業平臺、拓寬引才渠道、幫帶試崗磨練,以系列舉措“引雁育苗”,為村“兩委”持續注入活力。
蒼梧縣石橋鎮“電商達人”嚴斌指導村民種植蔬菜
整合資源搭“舞臺”引人才
堅持用事業吸引人才,整合資源向村級黨組織傾斜,通過壯大集體經濟、孵化項目等措施,引導能人參與實施集體經濟項目400多個,進一步搭建“舞臺”,吸引人才回村興業。
進一步提高村干部崗位待遇,實行“基本報酬+績效報酬+集體經濟發展創收獎勵”的結構性報酬制度,將村干部的平均工資由原來的1700元,提高到目前的2700-3500元;倡導村級后備干部兼任各類村級職務的同時,增加崗位吸引力。
在蒙山縣西河鎮,37歲的劉永洪是鄉里有名的能人,他返鄉后在鎮里政策支持下,創建豐達水果專業合作社并擔任理事長,日常還主動幫農民群眾培訓技能。近日他被列入桐油坪村黨組織書記后備人選,“在鎮黨委支持下,我一定能用好村里的平臺,帶領大家發展增收!”劉永洪對挑擔子帶好路充滿信心。
岑溪市委書記羅偉雄調研村級后備干部履職情況
多向“引雁”為基層選優苗
組織7個縣(市、區)的處級領導下沉調研摸底,分類建立后備人才信息數據庫,拓寬選人視野。以蒼梧縣為例,轄區各鎮建立1名縣級領導帶隊、2個縣直部門包干、多名鎮村干部參與的“1+2+N”的摸排工作體系,遍訪全縣行政村挖掘優秀人才。
同時廣泛發布儲備村級人才公告,明確儲備人數、對象范圍等內容,公開招募后備干部,截止10月底,梧州全市報名人數達到了4000多人,其中外出返鄉務工人員報名比例近五成。
還在村級設立人才舉薦委員會,由村黨組織召集黨員干部和群眾代表討論,研究相關人員政治表現、工作履歷等,上報后將合適人才及時列入培養對象。
目前,該市常態化儲備村級后備干部已達8100多名,其中致富帶頭人4800多名、大專及以上學歷1000多名,35歲以下的有2400多名,年齡和學歷結構進一步優化。
龍圩區新地鎮都梅村致富帶頭人帶領群眾發展百香果種植產業
優選“頭雁”為村級隊伍“領航”
打破地域限制,對部分村采取“從外引、跨村調、機關派”的方式,擇優引進人才。目前,全市行政村均按照1:1的比例配備村黨組書記后備人選,944名“頭雁”后備人才進入村干部隊伍一線磨練。
其中,藤縣建立“雙向儲備”機制,將20人列入村黨組織書記后備人選,如本村無法選出合適人才的,則后備人選作為“領頭雁”定向培養;如物色到更優人才的,則另安排合適職務任職。
“龍遠忠自2017年換屆以來就擔任村黨總支部的副書記,鎮黨委和村里把他作為支書人選培養;如今看來,他各方面條件成熟,明年我也能放心退休了。”四合村黨總支部書記陳慶杰表示。
鎮村聯育多幫帶強練兵
創新推行“鎮村聯育”措施,安排村級后備干部到鄉鎮黨委、政府跟班學習,擔任黨建、涉農部門工作人員等職務實崗鍛煉積累經驗。如岑溪市安排200多人到鄉鎮單位提前“練兵”,到脫貧攻堅、征地搬遷等一線學習,為“一肩挑”選拔做好準備。
村級“導師”踐行“傳幫帶”。全市共安排1300多名村級“導師”、2100多名駐村工作隊員、8100多名在任村干部,對后備人才“一對一”指導,使其盡快融入工作。如蒙山縣在村“兩委”干部與村級后備力量“1+1”結對幫帶中,有力推動了新老干部的順利交接。
“我到鎮政府跟班學習期間,雖然鎮、村兩邊工作都要兼顧,但積累下協調溝通、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等實戰經驗,眼界也開闊了許多。”梨木鎮社護村的陳洪芳說,她在學習期間牽頭發展三黃雞養殖產業,使社護村很快成了養殖大村,工作受到各方認可。如今,她已正式擔任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