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區)“兩委”換屆結束后,江西省鷹潭市迅速啟動新任村社干部學歷素質提升工程,依托江西開放大學鷹潭分校,科學設置課程,創新教學模式,著力破解干部“有想法、少辦法”“有勁頭、少思路”,為鄉村振興培養一支素質高、業務強的基層干部隊伍。
“泥腿子”上大學
開公司、攬工程……余江區中童鎮乘龍村新任黨支部書記童火才樣樣拿手,但對如何引領“雁陣”齊飛,做好鄉村治理,卻心中沒譜。童火才感慨:“書到用時方恨少”。
為化解童火才等新任村社干部的煩惱,市委組織部提出,從今年起,用3年左右的時間對全市472個村(社區)50周歲以下的黨組織書記、45周歲以下的“兩委”班子成員以及后備干部進行全覆蓋培養,將1000名左右的村(社區)干部培養成大學生。今年春季班第一批學員招錄481人。
聽說開了“大專班”,童火才二話不說就報了名,“不搞出個樣子來,沒法給村民們交代。”原來,以種植業、眼鏡產業為支柱的乘龍村,正在向電商、生態旅游等業態轉型,新業態呼喚新思路。
鷹潭市規定,學員費用由縣、鄉兩級財政承擔一半,個人承擔50%,成績優異者還可領取獎學金。
線上線下同發力
入學前,貴溪市周坊鎮胡家村黨支部書記占強心里犯嘀咕,“大專班”會不會照本宣科、枯燥乏味,“沒想到,一上來就‘實戰’。”
剛入學,占強等50名學員就參加了一場“破冰拓展”:學員們抓鬮分成8個隊,每隊抽題競賽。“我們抽到的題目是《生態保護與鄉村旅游的關系》。”胡建龍代表占強所在的隊上臺陳述,評委老師提問如“連珠炮”:“農家樂的廚余垃圾咋處理?游客憑啥相信你種的是綠色食品?……”占強說,“不得不承認,話題直擊工作中的短板和盲點,這課上得值!”
為精準對應每名學員的需求,“大專班”量身定制了鄉村旅游、產業規劃、村務管理、設施農業、基層治理等實操課程,供學員選修。
考慮到基層工作千頭萬緒,“大專班”采取集中統一授課和網上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模式,每學期集中授課兩周左右。對這樣的安排,學員很滿意,“既不耽誤工作,又能保證學習效果。”占強表示,“就是‘掉層皮’也要堅持下去,讀下來就是自我升華。”
帶著問題找答案
“我這個書記,現在更像是‘物業經理’。”小班討論課上,鷹潭市高新區白露街道倪家社區黨支部書記倪斌向老師傾訴煩惱。
近年來,地處城郊的倪家社區城鎮化進程加快,村民們陸續“上了樓”,可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卻沒有同步“上樓”,社區成立了物業辦公室,負責日常管理。
“專業的事還得交給專業的人辦,組建物業公司才是長久之計。”江西開放大學鷹潭分校教師鄒永濱為倪斌釋疑解惑。“哪天閑了,你到我們社區來轉一轉,村民變市民后,服務方式也得跟著變。”白露街道周家社區副主任周彪進也向倪斌發出邀請。師生們同支招,倪斌收獲滿滿。
按照“學有所獲、學有所成、學有所用”的目標,鷹潭市積極探索小班教學、一對一輔導、現場觀摩、學員互動交流等模式,讓基層干部“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干得好”。
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伴隨著基層干部的學歷提升,還將進一步健全完善從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中考錄鄉鎮(街道)公務員和考核聘用鄉鎮(街道)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長效機制,打通上升渠道,讓村(社區)干部成為有尊嚴、有盼頭、有競爭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