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2018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頒獎現場,70歲的楊志剛老人代表兒子楊驊領取了特別獎獎杯,全場觀眾自發起立,掌聲經久不息……領獎歸來,楊志剛第一時間把獲獎照片用微信發給了兒子。兒子的手機就在老人眼前,而兒子卻遠在天邊,陰陽兩隔。
2018年8月21日,48歲的重慶忠縣金雞鎮傅壩村第一書記楊驊突發疾病,犧牲在崗位上。楊驊走后幾個月了,楊志剛老人天天給楊驊的手機充電,翻看過去與兒子的微信聊天記錄。他還有好多心里話,想對兒子說。
代替兒子領取特別獎獎杯之后,楊志剛老人想對兒子說些什么呢?本報從市委宣傳部提供的資料中整理了老人的“心里話”。
圖為楊志剛在楊驊先進事跡報告會上。背景左一是楊驊。石濤攝
兒子,你的工作,再次得到了黨和人民的肯定。
上次給你發微信,是2018年10月17日,我代表你去參加重慶市脫貧攻堅表彰會議。我把領到的“重慶市扶貧開發工作2018年度先進個人”榮譽證書,拍照發給你了。
雖然我知道,你永遠也不可能看到這些了……
但我不在微信里和你說,又能到哪里去說呢?即便是你活著的時候,你在村里也總是很忙很忙,除了到縣里開會,一般周末才回家;白天忙扶貧,晚上不是整理材料就是夜訪村民。我們只能通過微信才能聊上兩句。很多時候,就像現在這樣——我給你留言,等你有空了再回復!
母親節,你就發一個微信紅包:“祝媽媽節日快樂”;我們夏天去貴州旅游,想讓你開車送我們去,你卻只回了一句:“祝爸爸媽媽身體健康,旅行愉快”;不過,我也能理解。因為,別說帶我們老兩口玩了,你和妻兒去過最遠的地方,也就是重慶主城。
我住的房子,陽臺一直漏水,想請你找人幫忙修一下,你也總沒空,最后我只好自己動手。去年8月8日一早,我通過微信給你發了兩張整修后的照片,并留言:“施工結束!”一直到晚上10點23分,你才回復:“爸爸媽媽辛苦了!”
你兒子去年高中畢業,從進考場到填報志愿,你都當甩手掌柜,都是我幫你辦的。后來,你說,8月30日一定送兒子去大學報到。可是8月21日,你卻匆匆走了。我知道,作為一個父親,你很少對兒子許諾,但就是這小小的承諾,你還是沒能兌現。
其他人怨不怨你我不知道,我是為你驕傲的。你奶奶是為你驕傲的。她老人家已經96歲了,你的事,我開始想瞞著她,怕她年紀太大,承受不了打擊。可沒想到,她還是知道了,她含著眼淚跟你媳婦說:“不要哭,楊驊是為公家死的,和他爺爺一樣,光榮!”
你知道的,這就是我們楊家的家風。
你爺爺楊天奇,1952年參軍入伍,1957年復員后,在忠縣二鐵廠采礦車間任黨支部書記,經常和工人一起下礦井、背礦石;1962年鐵廠停辦,他回到農村任大隊長,修水庫的時候,熬更守夜、挖土抬石,累得大口吐血,倒在了工地上,年僅44歲。公社黨委為他舉行了追悼會,1000多名群眾自發前來為他送行。
你爺爺的去世,對我觸動很大。我當過鄉村教師,干過公社黨委書記,后來還做了副縣長。你小的時候,我就和你們講爺爺的故事,希望你們能繼承爺爺的忠孝友善、勤勞樸實。我一直對你們說,我們就是普通家庭,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和奮斗。
1978年,我在任家公社當書記,離家遠。那時你7歲,你媽要帶兩個妹妹,忙不過來。我就把你帶在身邊,每天晚上,我加班忙工作,你就坐在我身旁的小桌上做作業。有時我出差,你就一個人上學放學,到食堂吃飯,去水井打水……也是那時候,你對農村有了特殊的感情。
1989年,我調任拔山區區委書記,你也參加工作了,在忠縣糧食局精粉廠扛面粉。一袋面粉100多斤,要從車間搬到車上再下倉庫,你總是搶著干,工友們都笑你是“土坦克”,這一干就是11年。后來你是靠自己解決了工作。
1999年,你媳婦下崗了。我那會已當副縣長了。說實話,那段時間,我最怕你找我,開口給你媳婦安排個工作。當時下崗工人那么多,我要是給自己兒媳安排了,群眾會怎么看我?后來你妹妹告訴我,“楊驊不找你,怕你為難。”我當時聽了心里很不好受,但又十分欣慰。后來,你媳婦在客運站找了份檢票員的臨工,你每天早上4點半起床送她去車站,自己再回單位上班,風雨無阻地堅持了18年,直到你去扶貧……
在我們家,你奶奶定了個“回家吃飯”的家規,說:“一家人在一起吃飯,才是一個家!”這個家里,只有兩個人是老違規的。我退休前,你們總是要等我一起開飯。我退休后,一家人總是要等你。有時候一等就等到晚上八九點。你妹妹們等得不耐煩了,總說:“哥哥太傻,今天干不完,明天再干嘛!”我理解你,干工作錯不得,急不得,拖不得。正是憑著這份認真踏實的工作態度,你連續5年被評為先進個人,連續2年被縣安監局評為“優秀共產黨員”,你負責的安全生產統計工作連續5年獲得全市先進。
2017年3月,你告訴我想去金雞鎮蜂水村駐村扶貧。我覺得你適合,支持你去。一周才回家一次,一起吃飯聊天的機會少了,我們倆就開始在微信上交流,說得最多的還是你的扶貧工作。因為,我擔心你農村工作經驗不夠,辜負了組織期望。
面臨新的工作環境,你剛開始的確有些不適應。于是我發微信安慰你:“你年年都是先進,現在換個工作環境,能接觸更多的人和事,更能鍛煉人,更能學到新的知識,是好事……”
去年7月9日,你到傅壩村任第一書記,平生第一次主持會議。8日晚上,你將發言稿傳給我把關。9日晚上,我問你:“緊張沒有?”你是這樣回復的:“沒有慌,不緊張,心很平靜。”我為你點贊,為你高興。
“這是我駐村生活的環境。”你在微信里曬了到村后的第一頓晚飯——一碗面條。“一個人幸福的生活從這里開始。”過了兩天,我微信問你:“吃晚飯沒?又是面嗎?”你當時告訴我:“村里的水有魚腥味,不能煮飯,暫時吃的是礦泉水泡面。”我看了很心疼,就建議你“買一桶純凈水用于煮飯”。脫貧攻堅就是要從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抓起,比如改善村民飲水質量。
去年7月31日,從你微信里知道你們村又要修路,“之前有水泥路,還需要修嗎?會不會增加群眾負擔而影響脫貧?”“重要事項一定要慎重研究!”我立即給你發微信提醒。
有時,我們還會交流干部作風問題。就連我看電視看到覺得對你工作有幫助的,也會希望你收看。比如,電視劇《歲歲年年柿柿紅》,我說,楊柿紅也是一位村干部,你可以借鑒一下人家是怎么開展工作的。
去年8月8日深夜,你給我報喜:“縣委組織部到村檢查黨建工作,對駐村工作隊給予肯定。”記得你當時還和我說:“駐村工作是一門新課題,也是我人生中又一個新起點,我很熱愛這份工作。”我回復了兩個字:“很好!”然后發了兩個大拇指表情。我深感欣慰,你越來越成熟了。
除了工作上取得的進步,我和你媽也十分牽掛你在村里的生活。
“開車注意安全哈!”我要求你每天外出都要報平安。“在干啥?”“吃飯了嗎?”以至于到后來,你怕我們擔心,開始報喜不報憂了。比如,精心做上幾個菜,“中午有涼拌豇豆,有辣椒、有海椒炒臘肉”“今天晚上是一菜一湯”“生活充滿陽光”……
但沒想到,這些快樂的分享,這些幸福的交流,卻停在了去年8月21號早上……你走了,走得那么突然,沒有給我們留下一句話,一個字……
現在,我還帶著你的手機,天天給它充電,夜深人靜的時候,我會把和你的聊天記錄翻出來看,就好像你從來都沒有走,還在傅壩村扶貧一樣,只是工作忙,顧不上理睬我們。
記得我們還約過,由你負責開車,帶我去你村里看一看。你失約了。去年9月,我讓你妹妹陪我去村里走了一下。提到你,村民們都說你的好,都說我養了一個好兒子。有的人說,你對自己兒子上學不上心,對貧困戶的子女上學卻很上心,幫扶對象張啟斌的女兒張榮梅去年考大學,殉職前夜,你特地趕到她家,給她送學費,再三叮囑她,大學生活要注意什么,到10點多才回村部睡覺。有人流著淚說,在你生命的最后24小時里,還在想方設法幫農民解決致富產業,思考借助柑橘產業發展鄉村旅游的規劃。
你走后的幾個月,我有好多事想和你說。你們局里的同事說,“楊驊未完成的事,我們繼續。”他們逐一落實你生前對貧困戶的承諾,說不想讓你做個失信的人。
有個老板聽說了你的事,無償為你的幫扶對象劉興國提供1.5萬塊磚,幫他建起了新房;張啟斌一家有了新的幫扶責任人,15只雞苗也送到了他家,張榮梅的助學金也辦好了……你曾經奮斗過的蜂水村,63個貧困戶,目前只有6戶10人沒脫貧,村里5個脫貧項目全部實施完畢;傅壩村目前只有5戶14人沒脫貧,8公里長的公路擴寬項目順利推進。
我把你的那些榮譽證書和我的放在一起,都好好收著呢。我給全家人說,這些紅本本就是我們家的傳家寶,要一代一代地傳下去。你兒子楊濤寧說,他也要爭取入黨,等大學畢業后回到忠縣,像我們一樣扎根基層,服務群眾。
我很欣慰,你的扶貧夢想,你的兒子會幫你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