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房前屋后可以種200棵左右紅花油茶,一年能掙5000多元。”
這兩天,一個好消息讓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石鼓鎮吾江村第4小組的微信群沸騰了。線下,村民們也在熱烈討論該村正要投產的農業產業園項目。
“我們小組的那塊山坡地都荒了七八年了。”該村第4小組組長張德卿指著面前一片約70畝的荒地說,“有一家企業準備在這兒建農業產業園種植紅花油茶,我們簽完土地轉讓協議后,年收入有4萬多元,而且村民還能在產業園上班,增加固定收入。”
從福建省泉州市民族與宗教事務局下派到該村的駐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許曉衿介紹說,“吾江村耕地少山地多,村里有大片山坡地都荒廢著,只有發展本地特色農作物,這些荒地才能變成寶地。”
“不過這可不是我先想到的,這是上任駐村第一書記黃秀萍的想法。”許曉衿說,她接下了上任的接力棒,繼續帶領村民致富。
現任泉州市紀委監委駐市財政局紀檢監察組四級調研員黃秀萍,四年前來到吾江村掛職擔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當時,吾江村集體經濟基礎還十分薄弱,村集體一年收入僅1.2萬元,是市級重點扶貧村。
黃秀萍來后,在努力增加貧困戶經濟收入的同時,不斷探索精準扶貧路子。
當有企業家提出為吾江村每戶貧困戶資助3萬元的幫扶計劃時,黃秀萍婉拒了。“簡單的資助并不能讓貧困戶長久脫貧,我們為何不利用企業的技術和客戶資源幫助村民發展自己的特色產業?”
在那之后,黃秀萍了解到吾江村適合種植麻竹,而麻竹筍是泉州市級優質菜。于是,黃秀萍提出由企業家資助變為開展村企合作——首先通過直接收購、深度加工、冷凍保鮮等環節提升麻竹筍價值,然后回收麻竹殼作為包裝紙箱原材料進行再加工,形成麻竹產業發展鏈。
由此,原本只能賣幾毛錢一斤的麻竹,一下漲到了幾元錢一斤,村民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獲。
除了發展麻竹產業,黃秀萍還對村集體閑置的100多畝土地進行整合,引種大果紅花油茶5000多株,并與果蔬企業對接發展大棚果蔬無土栽培技術等。
吾江村黨支部書記蘇榮德說:“如今村里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全部脫貧,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7.8萬元。”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黃秀萍還把吾江溪流域整治納入脫貧攻堅項目。該項目受到水利部河長辦和省市水利、水土部門肯定,成為“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范小流域”。
如今,吾江村已是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綠野吾江”的名聲越來越大。望著遍野綠地,許曉衿說:“秀萍大姐讓吾江村美起來、靚起來了,我一定要在她搭好的臺子上,讓村民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