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容縣按照“雙線融促、一體問效”的工作思路,采取“黨組織聯動、工作隊聯管、產業聯營”的“三聯”辦法,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有效凝聚合力,持續強化組織保障,加快了貧困群眾脫貧步伐。
建強堡壘抓引領。容縣緊盯基層黨建薄弱環節與精準扶貧存在弱項,持續加強組織領導、整合資源力量,嚴格對照農村基層黨組織規范化建設標準,堅持選優配強村干部隊伍,規范村級組織活動陣地建設,強化“星級化”管理,全面建強基層組織陣地。
結合村“兩委”換屆“回頭看”工作,以村為單位,逐村摸排、分析研判,制定調整工作方案,堅決調整不勝任、不合格、不盡職的村“兩委”干部,確保貧困村帶頭人素質過硬。提前謀劃,選優儲足村級后備干部隊伍,為下一輪村“兩委”換屆做足準備,同時,以實施“百鎮千村”整體提升工程為契機,整合各方資源,對標“一廳七室兩欄三中心”標準,統籌推進基層組織后進村建設及“僑鄉黨旗紅”示范村建設,不斷提升基層組織力,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目前,容縣已建成2個先鋒鎮,3個示范鎮,獲評自治區五星級黨組織22個、四星級32個、三星級45個。
優化管理抓示范。為了確保幫扶力量不減,容縣實行駐村工作隊聯管模式,由市、縣、鎮三級聯動,加強統籌和日常履職監督,并且在保持工作隊員隊伍穩定的基礎上,今年,調整選派了25名優秀干部加入攻堅部隊,立足攻堅所需、幫扶所長,切實讓“一線尖兵”發揮好作用,堅決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該縣把加強駐村工作隊管理作為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采取創建“八個一”工作法、舉行“工作比武”、開展“五夜”活動等舉措,聚力打造一支融得進去、沉得下來、派得上用場的脫貧攻堅“鐵軍”。各鎮工作分隊長“每個月召開一次工作隊例會、開展一次政策學習、開展一次住村檢查、通報一次住村情況、宣傳一個先進典型、與工作隊員談心一次、與駐村隊員在村委吃一次飯、走訪貧困戶一次(10戶)”;舉辦“駐村臺賬大比武”活動,組織人員對各村的駐村工作臺賬進行評比,確保賬實一致,從中發現和選樹一批先進典型,提升工作隊員履職能力,營造黨建引領脫貧,先鋒助力攻堅氛圍;開展“夜學”“夜議”“夜談”“夜訪”“夜娛”等駐村“五夜”活動,強化與群眾交心交流,不斷豐富工作隊員住村生活,確保工作隊員安得下心、沉得下去、干得成事,從嚴從實推進工作隊管理工作,為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和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目前,容縣駐村工作隊員已開展夜間學習活動300多場,夜間議事活動400多場,夜間談心活動215場,夜間家訪活動1000多次,召開工作例會3次,收集問題36個,建議45條;開展電話抽查、實地督查共3次,督查127個村168名工作隊員;樹立了黃顯孟、梁辛泉、胡海燕等一批先進典型,激勵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形成了見賢思齊聚力攻堅好氛圍。
“抱團取暖”抓產業。容縣把特色扶貧產業作為貧困群眾的致富活水,引導貧困群眾與企業合作社加強合作,互利聯營,實現增收。目前,全縣有90多個村1300多名貧困群眾嵌入農業產業鏈,實現了有效增收。
為增強聯營實效,容縣推進落實《新時代抓黨建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深入開展“造血”大行動,積極探索“盤活資源、產業驅動、資本運作、合作經濟、飛地經濟”發展模式,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契機,利用好全區農產品主產區的金字招牌,積極探索黨支部引領、能人帶動、招商聯營等,通過“村黨支部+企業(協會、合作社)+農戶”發展聯合體,圍繞沙田柚種植、散養雞等產業,將黨的建設與鄉村特色產業相融合,“抱團”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目前,容縣已打造了石頭鎮八角、浪水鎮紅菇、楊梅鎮豆豉、靈山鎮蜜桔、六王鎮米酒、容西鎮蘭花、松山鎮樹苗、容州鎮石斛等一批特色品牌產業,各類致富能人帶頭實施經濟發展項目94個,爭取各項資金1600多萬元。215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4萬元以上,47個貧困村全部如期摘帽,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的6.92%下降至0.37%,為實現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