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進一步筑牢基層戰斗堡壘這個主心軸,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和旅游兩大產業,奮力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新安村駐村工作隊員到田間地頭指導貧困戶發展產業
進一步提升組織力,夯實基層“主心軸”。始終把抓好黨建作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強大引擎,全力推進黨建工作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加大經費保障力度,將村級組織辦公經費提高到3萬元。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強化“雙培雙帶”先鋒作用,建立需求清單,督促包村領導、第一書記、村“兩委”對村級后備人才進行“一對一”結對培養,目前選任有致富能力強的55名副職當選村(社區)“兩委”正職,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104名,有村級黨組織書記后備干部278人,安排178名領導干部與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干部建立培養聯系。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開展優化基層黨組織覆蓋專項行動和“千屯組織規范化建設”,將脫貧攻堅與村級黨組織評星定級和各類表彰獎勵掛鉤,大力提升自然村黨組織組織力。全縣通過單獨設立和建立聯合黨支部覆蓋的自然屯1466個,覆蓋率達91.34%,實現抓黨建與促脫貧同心同向、同頻共振。
同練的電商中心工作人員將瑤鄉土雞及竹蓀、靈芝、香梗糯、火煨酒裝箱外銷
進一步提質集體經濟,壯大集體“資金池”。大力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加快構建村級集體經濟的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讓村級集體經濟“壯”起來。實行產業項目“村村通”,整合1.9183億元,對每個村扶持50萬元以上,確保每個村都有一個以上穩定收入項目。舉辦年度村民合作社負責人全員培訓班,選送149名社長參加市級以上培訓。開展“黨旗領航·消費扶貧”活動,拓寬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渠道;整合粵桂扶貧項目資金,探索推動折股量化,2020年增加28個粵桂協作項目支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推動村級增加自主發展項目62個。推動集體經濟帶貧減貧工作,利用收益開發公益崗位101個。截至目前,該縣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其中10萬元以上60個村,20萬元以上53個村,50萬元以上5個村。力爭產業發展“人人參與”,動員群眾借助土地流轉等利好政策,通過“小塊并大塊”整合土地資源,再通過“連片開發——規模經營”方式開發利用,“抱團”發展精品產業。如融水鎮新安村通過黨員牽頭,統籌利用閑置田地,流轉了200畝土地養殖小龍蝦;通過承包的方式,建設1個臘味廠、種植靈芝40畝、百香果60畝、桑葉菜150畝,出租閑置的學校、承包集體林地4000畝,都獲租金收入,到2020年底集體經濟年收入預計達到30余萬元。
舉辦刺繡培訓班培養貧困戶勞動技能
進一步做強旅游產業,鼓起群眾“錢袋子”。突出黨建引領,圍繞“秀美融水·風情苗鄉”旅游發展定位,以“一條綠色旅游通道、兩大龍頭片區引領、三大重點項目支撐”為主線,深化文旅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拓寬旅游發展新模式新業態,加快苗韻迷城、環元寶山旅游開發等重點項目建設步伐,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縣。建強景區、民族手工藝協會、粵桂扶貧協作產業園等黨組織,引導黨員、致富能手中455名先進分子,積極依托旅游資源,發展少數民族刺繡、有機農業、生態工業、特色文化等產業,吸納貧困戶就業1.2萬余人,持續增加貧困群眾收入。如,同練鄉黨委通過強化民族刺繡技能培訓,激活指尖經濟,幫助300多名貧困戶提升刺繡技能,以培訓學習,搭建平臺,疏通刺繡加工、回收、旅游銷售產業鏈,讓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