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走進貴州省黃平縣舊州鎮大碾房村青杠樹獼猴桃基地,一片碧綠映入眼前,藤蔓上碩果累累,讓人垂涎欲滴。
為保證獼猴桃獲得大豐收,村支兩委幾個村干正在基地里忙碌著疏果、剪枝工作。“種植獼猴桃可不僅僅是收獲季的忙碌,需要一年四季的護理,從年初開始就要為果樹施肥、修剪枝條,春季進行授粉,夏季做好除草、疏果等工作。” 村黨總支書記石正永說。
2016年,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立足資源優勢,率先開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農村“三變”改革,按照“山上種果樹、壩區種蔬菜、庫區搞水產”的產業發展格局,在該村青杠樹種植了280畝的獼猴桃基地,以“貴長”獼猴桃為主要品種,帶動附近20名村民就近務工。
圖為石正永在修枝疏果
“這一片獼猴桃將于中秋節前成熟上市,預計價格為6-8元一斤。”石正永介紹,獼猴桃產業基地占地近300余畝,有1.6萬余株獼猴桃,全部為“貴長”獼猴桃品種,今年是首次掛果,產量大概在15噸,預計純收入達20萬元以上。
筆者注意到,獼猴桃基地全部施的是有機農家肥。石正永說:“為保證獼猴桃樹結出無公害無污染的綠色果實,不用殺蟲劑,采用人工除草,不使用任何農藥和殺草劑,所有肥料都是用的農家有機肥,保證了獼猴桃綠色生態。”談起未來打算,石正永表示,他想以獼猴桃基地為依托,把大碾房村打造成以生態林果、觀光農業、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美麗農莊,等產業鏈發展起來后,就可以帶動更多群眾一起推動鄉村振興。
該村發展獼猴桃產業,群眾上下熱情高,幾乎全村齊動員,共同參與獼猴桃種植。今年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村民郭洪忠在基地管理的第四個年頭,他感慨:“村里有了致富產業,村民可以就近務工增加收入,平時在基地負責除草、疏果等管理工作,一個月工作25天左右,工資有2000元收入。”
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接下來大碾房村將以深化產業革命“八要素”為重點,培育好獼猴桃產業,依托洋碼頭水庫,以產業打底,注重農旅結合,發展洋芋蔬菜、水面養魚、觀光體驗式農業,挖掘產業附加值,充分發揮特色產業助力村民增收的輻射帶動作用。
舊州鎮黨委書記潘開舉介紹,“在大碾房村獼猴桃產業基地前期,鎮黨委因地制宜、科學布局,通過與村民洽談,最終決定在該村青杠樹發展獼猴桃,專門從貴陽修文引進‘貴長’這個品種,下步還將進行產業升級,利用好大碾房村山水田園資源,開展農文旅系列活動,吸引更多游客前來觀光,持續增加村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