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水縣圍繞“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持續推進強村富民”的工作定位,大力實施黨建引領合作社規范提升,初步探索了黨建引領合作社發展,著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拓寬群眾致富渠道,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堅持組織引領,增強發展“凝聚力”。強化村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探索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因村制宜創辦不同性質的農民專業合作社1073個,重點發展西蘭花、淺水藕、生態稻米、生豬等特色種植養殖業;村黨組織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148個,整合財政、社會、幫扶資金2.34億元,為136個村入股或配股、固定分紅,確保村均穩定收益達到18萬元以上;合作社由村黨組織書記或副書記兼任合作社理事長,由村“兩委”成員、大學生村官、黨員致富帶頭人等參與生產經營管理,不斷強化村黨組織對合作社的政治引領、機制引領,切實增強村集體自我“造血”功能。
堅持產業富民,增強發展“內生力”。結合“四優支部”創建,全面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運行模式,大力推進“一鎮一品”格局,培育壯大大有鎮康莊村萬畝循環農業和稻蝦共養項目,打造七套中心社區高品質十里桃園農旅基地,發展張集韓蕩村淺水藕、芡實、水產養殖和一片林建設等特色產業。增強基層黨組織引領發展實力,把黨的組織優勢融入到產業發展中,創新“黨員+能人+農戶”的結對幫扶機制,從市場信息、資金支持、技術指導、銷售渠道等方面提供全程服務,通過推廣規范化種植技術、補齊產業配套設施短板,有效引導群眾發展特色產業脫貧致富。
堅持選優配強,增強發展“驅動力”。堅持把人才培養作為引領合作社發展、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環節,突出政治標準、暢通選拔渠道、嚴格按照縣鎮共管要求對村書記進行備案審批,積極穩妥推進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比例。選拔思想素質好、致富能力強的優秀黨員擔任村黨組織書記,鼓勵和支持黨員、村干部領辦創辦合作社。新選配的七套中心社區三份村黨總支書記陳兆龍,帶領群眾發展黃桃500畝、中藥材800畝,選派黨員技術骨干與低收入農戶結成“黨群合心組”,共同投資、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真正結成“致富共同體”,不僅成功摘掉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帽子”,而且117名低收入農戶通過黨員幫帶實現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