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上旬,江西修水縣持續遭受大暴雨、特大暴雨襲擊,導致發生大小地質災害崩塌、滑坡155起,倒塌房屋47間,農作物受災面積4200.05公頃,造成經濟損失約7500萬元,防汛形勢非常嚴峻。
迅速動員,吹響防汛抗洪“集結號”
汛情來臨,動員刻不容緩。縣委、縣政府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迅速行動、周密部署,第一時間啟動防汛VI級響應,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帶頭示范,多次深入一線指揮,同時組織各包鄉掛村縣領導深入36個鄉鎮調度指導防汛工作。為堅決做好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各項工作,縣委組織部向全縣各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發起了號召,241個黨員防汛突擊隊“拔”地而起,11000余名黨員干部以號為“令”,奔赴防汛一線查險情、排隱患,幫助緊急轉移人口4503人,凝聚起抗洪搶險救災的強大合力。
堅守一線,筑牢抗擊洪魔“紅堤壩”
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有黨旗高高飄揚。全縣各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帶領廣大黨員干部筑起一道道“紅色堤壩”。縣水利局黨委迅速派出9支防汛支援小隊深入受災較嚴重的鄉鎮村居,指導應急處置險情,發放防汛沙袋、救生衣、沖鋒舟等應急物品500余件,緩解基層防汛燃眉之急。上杭鄉雙鄄村、渣林橋交界處的多處河堤被水沖毀,兩岸200多畝農作物受損嚴重,影響周邊300余戶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上杭鄉黨委迅速動員120余名黨員組成搶險志愿隊奔赴防汛一線,緊急加固河堤。西港鎮黨委嚴格落實防汛主體責任,組織322名鎮村黨員干部前往山塘水庫檢查滲水情況和設備運行情況,清除茅草,設立隱患警示牌,做到不留盲點、不留死角。
向險而行,勇當逆流而上“先鋒兵”
在前沿陣地上,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沖鋒在最前線,堅守在最險灘。50mm,100mm,150mm……,古市鎮金星山塘水位上漲迅猛,為消除險情,古市鎮河橋村黨支部書記樊慧寶與水庫管理員一起卷著褲腳,打著電筒,冒雨奮戰6個多小時,終于完成金星山塘的疏浚工作。全豐鎮半坑村平均海拔400多米,數日的暴雨導致當地土質疏松、溝渠聚水成患,7月7日晚,該村第一書記沈韜與村“兩委”干部連夜冒雨進山轉移受困群眾15人。黃沙鎮湯橋村桃花園扶貧產業基地水塘水位居高不下,其溢洪道一旦被沖毀,下游的150畝桃樹將受到嚴重損害。緊要關頭,黃沙鎮湯橋村黨支部書記左贛鋒迅速召集6名產業基地管護人員,自織70多袋沙包堵住溢洪道入水口,啟用抽水機加大出庫流量,減緩水位上漲趨勢。
刻不容緩,按下災后重建“快進鍵”
搶進度,把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遭受水災的農業產業如何補救?待雨情平穩后,縣農業農村局黨委迅速動員22名農技專家黨員組成4個農業補救指導小分隊,趕赴鄉鎮一線,發放《洪澇災后蔬菜恢復生產主要措施》技術資料2000余份,指導扶正被洪水沖倒的蔬菜,適當根外施肥,防治早衰,組織菜農們搶摘各類蔬菜60余萬公斤。受暴雨影響,全豐鎮道路垮塌8處約400方量,沖毀便橋一座、河堰一座、農作物受災1500畝,直接經濟損失近800萬元,全豐鎮黨委在全力做好防汛抗洪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受災統計,認真登記貧困戶受災損失情況,引導貧困戶開展生產生活自救和災后重建,并積極向上級爭取救災物資和資金,努力將群眾受災損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