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融水苗族自治縣以抓載體建設為切入口,通過實行“四式聯動”模式,進一步激發了基層黨建新活力。
用“行動學習法”破解脫貧攻堅戰中干部作風倦怠問題
一是“立體式”學習教育提能力。立足“行動學習進支部”“三會一課”,鼓勵各級領導干部“脫外套”與普通黨員一起“出對策、破難題”上講臺,今年以來,精選“持續深化脫貧攻堅成效”“參觀紅色教育基地”“怎樣做一名合格黨員”“強化脫貧攻堅干部作風建設”等6個專題,讓黨員從“聽眾”轉為學習活動的深度參與者;依托行動學習促進師、微信群、遠程教育等平臺,定期發布各類政策信息,共享最新黨建動態,開展線上線下活動交流200余次5000多人參與,點線面結合構建“立體式”學習教育體系,推進黨建理論知識學習“全方位、全視角”,確保學習效果進一步顯現。
基層黨員重溫紅色記憶
二是“分類式”黨員管理提合力。以黨員管理精準化為突破口,將黨員分為村組干部類、年老體弱類、流動外出類、無職從業類、其他類等五大類,通過建立黨員分類花名冊、外出黨員微信群等方式,因人施策,并建立相應臺賬。定時組織年輕黨員送學上門累計300余次,定期對困難黨員、老黨員進行走訪慰問,開展“一對一”的結對幫扶活動2000余次,扎實推動黨員分類教育和管理,全體黨員合力有了極大提升。
黨員到田間送學助推“三農”工作
三是“組團式”志愿活動提動力。圍繞“農業產業化”“全域旅游”“扶貧幫困”“新農村建設”等重點工作,以“主題黨日”為契機,分黨小組、志愿服務隊“組團式”開展環境衛生整治、矛盾糾紛調解、義務發放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掃黑除惡宣傳資料等50余萬份,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動廣大村民積極參與各項工作落實,截至目前,全縣黨員志愿服務隊630余支共計8000余人,開展各類志愿者服務活動700余場次。
駐村黨員幫助貧困戶搶收蒜子
四是“網格式”為民服務提效力。根據20個鄉鎮所轄范圍、人口數量、居住集散程度等情況,結合懸掛“共產黨員戶”標識牌等制度實行“紅色細胞”網格化管理,從一人輻射到一家,從一家輻射到一片(村或社區),掛的是牌子,亮的是身份,行的是責任,讓黨員及其家庭在行動中處處當先鋒、事事做表率;要求亮身份掛牌黨員每月走訪貧困戶2-3次,具體了解貧困戶村民的思想和生產生活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管理服務工作,更好為村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今年以來,農村黨員化解村民矛盾糾紛120余起,構建“黨建+黨員+網格”基層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