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溪,江西省修水縣馬坳鎮一個偏僻的村莊。12年前,這里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上訪村,交通閉塞,產業匱乏。可如今,340多棟連體式獨立庭院整齊排列,建成了全縣首個村級自來水廠、首個垃圾焚燒廠,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村”“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
黃溪村之所以能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緣于一位甘于奉獻、勇于開拓的好支書——徐萬年。2020年,他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
徐萬年(中)向客人介紹蠶絲產品
毅然回村挑起書記重擔
“徐萬年,你愿不愿意再回到村里當書記呢?”鄉親們的一句話,在徐萬年心里激起了陣陣漣漪。
2008年村“兩委”換屆前夕,鄉親們一撥一撥地找到徐萬年,邀請他參加村書記選舉,許多村民自發跑到鎮里,爭取組織上的支持。被村民的熱情所感動,鎮黨委書記出面鼓勵徐萬年,“切莫辜負群眾的期望,鄉親們在等著你呢。”
村民們見證了徐萬年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的歷程,為他的勇氣、智慧、人格叫好。1976年徐萬年擔任村支部書記后,村里各項工作起色很大,1990年被提拔為副鄉長,不久辭職成功創辦“萬年綜合養殖公司”,成為全縣名副其實的“養豬老大”。
在鄉親們的真情感召下,徐萬年毅然回村參加選舉。2008年11月26日,徐萬年全票當選黃溪村黨支部書記。選舉結果一宣布,現場的黨員群眾樂壞了,自發放起鞭炮,奔走相告“咱們萬年當村書記了……”整個村子沸騰了好幾天,村民們比過年還高興。
發展產業有“幾把刷子”
上任之初,徐萬年挨家挨戶征詢意見、了解情況、到外地取經,很快明確了家家有資產、戶戶有股份、人人有就業、年年有分紅的“四有”目標,請來專家制定黃溪村5-10年發展規劃。
2009年春節過后,受金融危機影響,黃溪村200多名農民工遲遲出不去。徐萬年心里想:“返鄉農民工大多有市場意識,有的還掌握了實用技能,為什么不把這些人組織起來一起干呢?”他接收了17名農民工到自家公司從事生豬養殖,安排21人到大棚蔬菜基地就業,引導36人加入生豬合作社,并舉辦了三期種養技術培訓班。徐萬年還出資購置農用機具,牽頭組建黃溪村農機專業合作社,解決了20多人就業問題。嘗到甜頭的返鄉農民工感慨地說,“在家安居樂業一樣能賺錢。”
蠶桑產業是黃溪村的傳統產業,受市場低迷影響,種植規模急劇下滑。為破解產業鏈條短影響蠶農增收的難題,徐萬年積極爭取省蠶種廠到黃溪創辦制種基地,有效延伸了養蠶、制種、售繭產業鏈。村里還成立了蠶桑專業合作社,與省蠶種廠合作推廣科技養蠶,提升繭質和產量,使單張蠶種收入由原來1000多元提高至6000多元,2019年全村蠶農收入超過400萬元,一些蠶農越干越有勁,有些貧困戶別的不干了,一門心思栽桑養蠶。
如今,黃溪村基本形成蠶桑、蔬菜、茶葉、花卉苗木四大主導產業,發展了200畝無公害蔬菜、1500畝茶葉、300畝花卉苗木,建成了修水縣西片區最大的蠶桑基地和花卉苗木基地,“一組一品”產業格局基本形成。不僅如此,黃溪村還成功引進投資商建成黃溪水電站、匯津純凈水、金櫻子酒業、三和家具等多家企業,年產值達到1.5億元,300多村民在家門口常年實現就業。
村容村貌告別臟亂差
改變村莊臟亂差,也是群眾對徐萬年回村任職的期盼。
“改變村貌不能僅限于改水改廁、拆幾棟破屋、修兩條路。”徐萬年有著更長遠的規劃,“充分利用山環水抱、平疇肥沃的資源優勢,打造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新黃溪。”隨后幾年里,徐萬年積極爭取移民扶貧、危舊房屋改造等政策,新建了一個286戶1600余人的中心村,并配套建設中心廣場、排水管網、健身設施、綠化亮化等設施。如今走在黃溪村,處處洋溢著新農村的氣息。
住在中心村二期的村民方維國,每逢參觀考察團到來時總是重復著這么一句話——“這就是我的家,以前住的是低矮房屋,出門是高低不平的泥巴路,兩旁長滿了野草,如今整齊劃一的街道,舒適明亮的樓房,繁華熱鬧的街市……與城市沒有什么區別。”
很多村民都說,當時建中心村和黃溪大橋時,他們真為徐書記捏一把汗。這些大手筆建設,錢從哪里來?為了籌集資金,徐萬年第一個捐款,帶動村干部及黨員群眾紛紛解囊。“有了啟動資金,就可以申報項目,就能爭取到上級支持。”徐萬年說。
曾經軟弱的班子強起來
“不領一分錢工資、不拿一分錢補貼、不報銷一分錢差旅費,村干部就是為民辦事的公仆,村部就是服務站。”這是徐萬年上任之時的承諾。針對之前村班子慵懶散亂的狀況,他從自身做起,從支部改起,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努力增強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
為了讓村里的各項工作得到全體村民的信任與擁護,每10戶選舉一個村民代表,實行“村民代表大會議事、支部決策、村委會執行”的自治機制。這些年來,在中心村建設、流轉土地、修路架橋等各項事務中,村民的支持率都在98%以上。同時,堅持做到村務公開,對財務收支、低保救助、項目籌資、資金使用等情況,定期張榜公布,主動接受監督,確保村民的知情權、建議權、監督權。
在黃溪村走訪時,一位60多歲的村民微笑著說,“別看我的身高只有156厘米,可‘黃溪’兩個字讓我長高了30厘米。”正當我們不解時,他笑著解釋道,“每次外出,當介紹自己是馬坳黃溪村人時,總會聽到——哦,黃溪的,修水有名的地方。聽完他們話,內心充滿了甜蜜,瞬間覺得自己變得高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