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夏吳忠市就肉牛養殖、設施溫棚、經營管理、灘羊養殖4個專題,針對性分批次示范培訓165名村黨組織書記,著力打造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振興骨干隊伍。
“結合換屆后村黨組織書記所在行政村的區位特點、主導產業、村集體經濟主要產業,以及村黨組織書記個人從事的致富產業,我們詳細摸排調研,精準梳理分類,將497名村黨組織書記劃分為肉牛養殖、灘羊養殖、設施溫棚、糧食種植、經營管理、黃花菜產業、瓜菜種植、鄉村旅游、生豬養殖、果樹種植10種類型,培訓對象從“一鍋燴”變為“個性化”,確保培訓的精準性、針對性。”寧夏吳忠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劉新生說。
據悉,該市堅持因需設置課程,采取“菜單式”選學,緊貼行政村特點和工作實際,開出不同“藥方”,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原則,將村黨組織書記想學、愿學、樂學的課程納入培訓計劃,在設置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宗教觀等“必修課”基礎上,針對性設置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飼養管理實用技術、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等12個“套餐課”,同步匹配肉牛養殖、設施農業、特色產業、鄉村旅游等6條現場教學路線32個觀摩點。
“看了山水溝村的發展歷程,我也進行了深入思考,腦海中有了新的發展思路,我們將在推進特色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上下功夫,力爭把我村建設成為鄉村振興示范村。”現場觀摩了利通區山水溝特色產業示范園后鹽池縣四墩子村黨支部書記張志銘說。
據了解,該市著眼于破解“年年培訓年年講,過后還是一個樣”問題,分專題制定培訓方案,注重改變傳統“大鍋飯”“填鴨式”“滿堂灌”培訓模式,采取“理論+實踐、請進來+走出去”多維度教學方法,運用專題輔導、實用技術、現場教學、書記講堂、視頻教學、座談交流多種方式開展履職培訓。
在師資安排上,邀請自治區有關廳局9名專家做專題講座,市縣黨校9名骨干教師做理論輔導,市直部門5名負責同志和4名業務骨干做業務培訓。同時,創新設立“書記講堂”,邀請8名優秀黨組織書記現身說法,組織學員開展分組討論,收集意見建議154條,讓大家在交流心得、學習經驗的過程中看到了差距、感到了壓力。
青銅峽市韋橋村黨支部書記陳麗娟說:“這次培訓,在肉牛灘羊養殖型突出實用技術、設施溫棚型突出產業發展、經營管理型突出提檔升級、鄉村旅游型突出鏈條延伸,專家講授和實用技術對我都很有用、很受啟迪,我將帶領黨員群眾闖出一條有韋橋特色的鄉村旅游路子,實現村強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