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面臨更加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赴浙江考察調研時強調,要在推動鄉村振興上下更大功夫,推動鄉村經濟、鄉村法治、鄉村文化、鄉村治理、鄉村生態、鄉村黨建全面強起來。自年初以來,新強村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時,全力抓好鄉村深度發展工作,堅持新發展理念,以“黨建服務”為統領,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爭創上海市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的新藍圖。
黨建引領新模式,助力鄉村黨建走在前頭。新強村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原則,以“黨建引領,全面發展”為總體思路,在以“360工作法”為一支部一特色的黨建品牌基礎上,搭建黨群服務聯動平臺,依托黨建服務站、黨建微家、黨建長廊、黨代表工作室、黨小組、黨員志愿者等,聯動區域化黨建,延伸服務進萬家,構建多方參與的聯動服務機制,共同推進基層黨建與鄉村治理有機融合。
經濟發展新高度,助力鄉村經濟走上勢頭。產業興旺作為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被置于總體要求的首位。新強村地處城鄉接合部,有著便利的交通優勢,牢牢把握住城市農業休閑的市場定位,強化農業科技、裝備與人才支撐,促進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通過市場先導、科技支撐、企業開發、政府支持的運作模式,依托于上海滿溢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打造觀花藥用植物園綜合體,以“繡花的功夫”做精做強產業,努力建設成現代藥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植物科普教育與觀賞體驗園,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法治建設新舉措,助力鄉村法治走進心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出現“建設法治鄉村”,則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新強村依托奉賢“警民e家”、金匯“翠華說法”等政法綜治平臺,聯動派出所、平安志愿者,在積極開展掃黑除惡、禁種鏟毒、普法宣法等行動的基礎上,制定了村規民約,用村規普法治、以民約樹新風,將道德融入法治建設,改變了俗風陋習,倡導了健康、文明、科學、有序的生活方式。
文化普及新形式,助力鄉村文化走到田頭。鄉村文化建設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共十九大關于建設美麗中國的具體行動。新強村依托達令港鄉村公園、勵金學堂,傳承歷史文脈、鄉土文化;利用微型生活驛站、市區鎮三級文化配送資源,豐富村民日常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質量。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一個文化貫始終,繁榮興盛農村文化,改善農民精神風貌,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生態保護新理念,助力鄉村生態走回源頭。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新強村始終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環境污染只減不增,自然風光只增不減,村容村貌有提升,生態環境有改善。將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發展優勢,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互促進,努力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全村百姓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