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空置或廢棄的老宅基地怎么處置?按照“鼓勵土地復墾,所獲收益按比例返還鄉鎮”的鄉鎮財政體制改革激勵政策,臨猗縣臨晉鎮僅用3個月時間,就拆除了中代村閑置17年的25戶老宅,復墾了27畝土地,根據有關獎補政策,農戶得到補償,村集體有了收入,鎮里也獲財政返還189萬元。2019年,臨猗縣開始試水鄉鎮財政體制改革,5個試點鄉鎮增加了財力,處理了以前難以解決的民生問題,許多制約發展的短板逐步得到破解。鄉鎮財政體制改革讓鄉鎮干部擔當作為有了底氣,鄉村發展增添了活力。目前,該項改革已在臨猗縣14個鄉鎮全面鋪開。
2019年3月,臨猗首開全省先河,著手探索鄉鎮財政體制改革。全縣以臨晉等五個鄉鎮為改革試點,按照“界定事權、匹配財政、核定基數、超收分成、短收不補”原則,下放財政自主權,并出臺了“稅收分成、獎勵招商、返還資產收益、鼓勵土地復墾、放寬資金使用權”等8個方面的激勵政策,以激發鄉鎮經濟內生動力。
臨晉鎮被列入改革試點后,不僅該鎮中代村的27畝宅基地很快復墾獲益,閑置10多年的臨晉賓館也被引資改造為醫養機構,僅租金一項就為鎮財政創收120萬元。臨晉鎮當年就投資80萬元改造了一條群眾反映強烈的斷頭路,投資50萬元舉辦石榴開園節,投資80余萬元建設漁藥產業園區道路……鄉村綜合實力得到提升。
和臨晉一樣,北景、北辛、七級、楚侯等試點鄉鎮干事創業謀發展激情高漲。鄉鎮干部在聚財、生財上做文章,積極優化營商環境,規劃鄉村產業融合發展路徑。他們多次赴外地考察學習,進行銀企對接和招商引資。楚侯鄉與3家企業達成投資意向,打造鋼結構產業集群;北景鄉吸引3家企業落戶工業園區;最偏遠的七級鎮布局產業群,對接外地企業,完成120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截至目前,率先試點的五個鄉鎮共引進項目17個,全年財政增收1648萬元,共鋪開20多項民生工程,解決因財力困擾引發的矛盾23宗,幫助所轄企業解決資金、土地等難題53宗。尤其是通過盤活閑置資產和土地復墾,村集體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疫情防控期間,5個試點鄉鎮及時統籌疫情防控經費,購進各類防控物資,有效保護了群眾健康。其快捷高效的資金保障和物資支撐能力,也為鄉鎮財政體制改革做了有力注腳。
“鄉村振興的活力在鄉村。鄉鎮財政體制改革就是為鄉鎮授予生財的權利,培養生財的能力,實現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往基層傾斜,讓鄉鎮黨委政府為群眾辦實事和干事創業能力變強,增強基層組織在群眾中的威信。”臨猗縣委書記于鵬飛說。
熱評:鄉村振興的強力支撐
臨猗縣鄉鎮財政體制改革,下放“財權”,充分調動起鄉鎮盤活資產、招商引資、組織收入、發展經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進一步激活鄉鎮干部干事創業激情,增強擔當作為底氣,迸發起鄉村發展的活力。
多年來,鄉鎮一級財政依靠上級撥款,可支配財力匱乏,干事創業底氣不足。臨猗縣首開全省先河,試行鄉鎮財政體制改革,出臺多個創收政策,激勵鄉鎮干部在聚財、生財上做文章,主動謀事,務實干事,積極創新。經過不到一年時間的實踐和探索,試點鄉鎮造血功能顯著增強,發展實力節節提升。
“落一子而全盤活”,有了財力作后援,制約鄉鎮產業發展的瓶頸打開了,特色產業有了出路;斷頭路打通或升級改造了,生產生活環境面貌一新;閑置資產和土地盤活了,沉睡資源重新得以利用;一些基層矛盾消融了,百姓普遍有了獲得感和幸福感……
改革,激發內生動力,釋放發展活力。改革,讓鄉鎮一級黨委政府在發展中牢牢掌握主動權,讓集體資產壯大起來的村級組織有能力有實力為群眾謀福祉,增進了黨和群眾情感,增強了黨和政府的威信,鄉村振興有了強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