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次仁在放牧。 |
扶貧搬遷戶嘎色在擠牛奶,和布次仁一家一樣,如今她也搬到了牧場旁邊。 |
天剛蒙蒙亮,西藏自治區那曲市色尼區羅瑪鎮的布次仁就趕著上百頭牦牛出了門,這是他此前難以想象的規模。曾經,住在草場深處的布次仁也想過規模養殖牦牛,但是沒有原始資金也不懂養殖技術,別的不說,單是因為路途遙遠、去城里販賣奶制品往返就要一整天。布次仁家的牦牛不過兩三頭,上不了規模,也就致不了富。
隨著那曲市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布次仁一家搬到了牦牛牧場旁邊,一家三口從看天吃飯的牧民成了有固定收入的職工,布次仁和兒子放牧,妻子則在牦牛牧場擠奶。受益于牧場的工作,布次仁一家的人均年收入已經達到3萬元。布次仁學到了養殖和牧場管理技術,兒子如今正在學習駕駛,希望成為牧場的駕駛員。
在羅瑪鎮,像布次仁這樣的貧困家庭還有16戶,他們來自羅瑪鎮下屬的13個行政村。易地搬遷后,依托產業發展,他們不但住上了新家、擺脫了貧困,對奔小康、實現富裕也干勁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