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影響,彌勒市通過在易地扶貧搬遷村組實施“書記抓支部、支部帶全部”工作,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優勢,著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促進搬遷群眾穩定脫貧、幸福生活。
建立一種機制,三級書記齊抓共管。建立“三級書記”抓黨建工作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鄉鎮黨委書記直接掛聯易地搬遷安置點黨支部,履行黨建“第一責任人”職責,統籌安置點全面工作,幫助選優配強安置點黨支部班子,每月定期到掛聯安置點指導1次工作,幫助解決一批實際困難和問題,全面提高安置點“三個組織化”程度;選派貧困村駐村第一書記或鄉鎮黨委副書記(組織委員)擔任安置點第一書記,履行黨建“直接責任人”職責,督促黨組織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引導黨員有序參與安置點管理,為黨員服務搬遷群眾搭建平臺,做好惠民政策的宣傳和落實工作;選優配強安置點黨支部書記,履行黨建“具體責任人”職責,抓好黨支部(黨總支)自身建設,圍繞“五個基本”推進搬遷安置點黨支部規范化建設,讓安置點黨支部強起來、黨員隊伍強起來、黨的工作強起來。
夯實兩個基礎,促基層組織力提升。一是夯實組織基礎。對安置點黨組織設置情況進行認真排查,進一步規范黨組織設置,目前,共在全市11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設置黨組織15個,其中黨總支1個,黨支部14個,實現安置點黨組織建設全覆蓋。選派11名黨務理論知識好、有一定基層工作經驗的黨建指導員指導各安置點黨組織做好黨員日常管理,開展好黨組織基本活動,提升安置點黨組織組織力。二是夯實隊伍基礎。利用鄉鎮黨建脫貧“雙推進”教育實訓基地、鄉鎮黨校資源,對安置點黨員進行全覆蓋輪訓,不斷增強黨員素質及致富帶富能力。注重加強安置點優秀青年人才培養儲備,采取示范培訓、任職掛職等措施,培養村級后備力量,在每個易地扶貧搬遷村培養儲備優秀青年人才后備力量2—3名。實施村(社區)干部能力素質和學歷提升行動,著力提升安置點帶頭人隊伍能力素質。
實施三項工程,領路群眾幸福生活。一是實施陣地建設工程。按照有桌椅板凳、有電教設備等“十二有”標準加強安置點黨群活動場所建設,實現11個安置點活動場所全覆蓋、辦公設備全配備。二是實施“1+N”黨群結對幫扶工程。1名黨員與N戶搬遷戶結對幫扶,幫扶情況納入黨員積分管理,充分發揮黨員帶頭發展、帶領致富的先鋒模范作用。目前,建立起171名黨員與786戶建檔立卡搬遷貧困戶的結對幫扶關系。三是實施“三個組織化”統籌推進工程。落實黨支部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扎實推進易地搬遷組織化、產業扶貧組織化、就業扶貧組織化。安置點黨組織以活動場所為陣地,定期組織貧困戶開展種養殖和外出就業等實用技能培訓,并采取在安置點開發保潔員、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動員貧困群眾外出務工等方式,提高安置點貧困群眾收入。今年以來,共組織1019名易地扶貧搬遷人員外出務工就業。近兩年,彌勒市累計投入450萬元在安置點發展村集體經濟試點項目5個,示范帶動各安置點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2019年,全市11個安置點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