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族群眾脫貧發展帶頭人、貢山縣老縣長高德榮(左一)和村民一起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獨龍族群眾的回信。 潘錦秀攝
怒江州貢山縣是“三區三州”中的深度貧困縣、獨龍族唯一聚居地。習近平總書記曾親切接見貢山群眾并兩次回信,勉勵要“建設好家鄉、守護好邊疆”。我們時刻牢記總書記囑托,通過抓黨建凝心聚力、攻堅克難,2018年實現獨龍族整族脫貧、2019年實現貢山縣脫貧摘帽。實事求是地說,還有一部分群眾脫貧屬于政策兜底、脫貧基礎比較脆弱,鞏固成果任務仍很艱巨。我們將堅定信心、持續攻堅,深入推進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真正把千百年來壓在貢山人民頭上的貧困大山徹底挖掉。
一、全面調動黨員干部,堅決攻克最后堡壘。我們將結合開展脫貧攻堅普查,分秒必爭,組織黨員干部發起“決戰決勝百日總攻堅”行動。一是激發拼勁。針對少數黨員干部盲目樂觀、松懈大意傾向,近期集中組織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學深學透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警醒黨員干部繃緊弦、加把勁,堅決啃下最后的硬骨頭。二是盡銳出戰。針對前期疫情影響,在堅持縣委常委擔任鄉鎮第一書記、科級干部擔任村第一書記的基礎上,再從州縣派出處級干部掛牌貧困村作戰,每個鄉鎮抽調30名業務尖兵組建“背包工作隊”,打起背包、吃住在村,5月底前開展兩輪問題排查,“項目化”補齊短板弱項、“清單化”解決群眾困難。三是貧困清零。針對430戶1551人存在返貧風險、441戶1356人存在致貧風險的情況,明確州縣1200多名掛聯干部分3批次、每批次10天進村入戶,鄉鎮干部每月20天在村工作,做到每一戶都有干部管、每一項措施都有干部落實,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掉隊。
二、深度挖掘組織優勢,堅決鞏固脫貧成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千方百計鞏固成果,讓貧困群眾持續穩定脫貧。一是提高易地扶貧搬遷組織化。針對進城群眾生活不適應等情況,成立易地扶貧搬遷黨工委,健全安置點基層組織體系,組建“扶貧暖心團”,開展“面對面、心連心”服務,確保搬遷群眾融得進、穩得住、能致富。二是提高就業扶貧組織化。針對一些群眾不愿走出大山等情況,組織逐戶排查動員、開展勞動技能培訓,安排8205名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292名貧困群眾到縣外務工,帶動更多群眾增加直接收入。三是提高產業扶貧組織化。針對過去對扶貧產業規劃不夠、產業零散破碎等情況,采取“黨組織+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實施23.4萬畝草果產業提質增效,發展中蜂、中藥材等特色產業,打造“百里綠色經濟帶”;加快獨龍江5A級景區、丙中洛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建設,組織黨員帶頭經營民宿客棧,帶領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三、全面發揮政治功能,堅決斬斷貧困窮根。最關鍵的是解決思想意識和能力素質問題,幫助擺脫思想貧困、能力貧困。一是激發內生動力。針對摘帽即安、等靠要的情況,采取“三講三評”“微黨課”“火塘會”等方式,通過黨員干部言傳身教,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引導,激發群眾脫貧斗志。二是提升能力素質。針對能力不足的情況,全員輪訓扶貧干部,提升他們幫助解決外出務工難、農產品銷售難等問題的能力;全力推動掛職干部、教育醫療專項支持人才做好“傳幫帶”,幫助本地人才提升業務素質;全面實施“萬名黨員進黨校”,持續提升黨員聯系群眾、帶富群眾能力。三是夯實基層基礎。針對班子戰斗力不強等情況,在去年集中整頓6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的基礎上,今年開展新一輪排查,逐村分析、一村一策,堅決把后進村提升到位。繼續實施農村“領頭雁”培養工程,選優配強村黨組織帶頭人,啟動農村優秀人才回引計劃,為明年村“兩委”換屆儲備后備力量。大力實施村級集體經濟強村工程,力爭全縣29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益均穩定在5萬元以上,確保基層黨組織有錢辦事、有資源服務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