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遠市曾是滇南著名老工業基地,以礦業、發電、水泥三大產業而聞名。這兩年,市里適時對產業進行轉型,關停了許多高污染和高能耗企業,知花小鎮、國家現代高效農業園區等一批綠色項目落戶我鄉,走出了一條以鮮花為“媒”,以園區為“介”的美麗發展路徑。
一個鄉為什么能引來那么多大項目?我覺得,除了有農業底子外,還與我們堅持綠色發展的理念有關。以黑泥地社區為例,該社區前身是黑泥地村,有村民216戶、840人,彝族人口占97%,多年來村民的收入主要靠種玉米和水稻,“房屋散亂搭,道路擰麻花,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是黑泥地村曾經的寫照。為了實現轉型發展,我們動員村民種花卉,起初村民們覺得種花不實在,響應者寥寥。于是,黨員干部迎難而上,白天和村民一起下地干活,晚上與群眾秉燭夜話,并帶頭流轉土地,試種給村民看……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就這樣,村民慢慢由不理解轉為支持。
現代農業園落戶后,黑泥地村成為園區核心村。村里成立了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黨員帶頭流轉土地3400多畝,交由公司統一經營,并引入多家花卉、苗木企業,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5萬元。村民們現在見到我都說,黑泥地真的變成“黃金地”了。
我們還依托現代農業園,引導群眾園區就業和孵化創業,帶動周邊鄉鎮18836戶、6.5萬人發展花卉6.6萬畝。立足可持續發展,我們配合園區開展科研攻關,成功培育出29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花卉新品種,把單純的生產基地變成了一座集云花創新中心、高端花卉種苗研發于一體的“產業航母”。
在鮮花產業上,我們打造了高端花卉交易、鮮花產業展示、大型展銷會承辦的產業鏈條。其中,知花小鎮是我們力推的一個項目。占地2400畝,有花海、主題樂園、特色拓展等功能區,成為周邊市縣游客賞花、食花的“網紅打卡地”,節假日日游客量超過2萬人次。
名氣大了,許多項目紛紛要求入駐。群眾能不能得到實惠,是我們評估項目能否落地的重要依據。只有讓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生活富起來、村莊美起來的項目才受歡迎。
下一步,我們將以創建鄉村振興示范鄉鎮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集鎮和鄉村品質內涵,優化鄉域產業布局,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以“說到做到、說干就干、攻堅克難、干就干成”的作風,將藍圖變為現實,將愿景變為實景,打造一個獨具特色的滇南“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