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社區“第一書記”不久的趙亞,今年又多了一個新的職位——“團建指導員”。
趙亞是浙江寧波和豐創意廣場投資經營公司總經理助理、和豐區域黨委副書記、明樓街道黨工委委員,2019年底擔任鄞州區明樓街道和豐社區“第一書記”。
和豐社區地處寧波東外灘,轄區“兩商兩居”,有全國最大的工業設計示范基地和豐創意廣場,在人流如織的東岸里商圈,還有高端新社區,集聚著8000余名青年。
趙亞到任和豐社區“第一書記”后最直觀的感受是,“這里最不缺的就是青春活力和創新。”
受聘“團建指導員”后,趙亞利用自身優勢,促動園區企業團支部和社區團支部共建,邀請園區的青年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建設,還建起了包括8個團支部、12個青年社會組織參與的“和豐社區青年聯盟”。
為服務社區青年,趙亞開出和豐特色的青年“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將青年需求設計成可落地可操作項目,同時進行對接。僅一個月,他推出的“和豐創意跑”“午間音樂會”等12個青年服務項目就被全部認領。
去年,鄞州區成為全國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綜合試點縣(區),鄞州區委要求各級黨委拿出極大精力“抓青年工作、抓共青團工作”,并在全區開展黨建全域引領工程,提出“團建不合格,黨建不評優”的高要求。
按照鄞州區委要求,全區102名村社黨組織“第一書記”在今年都將受聘擔任掛職地“團建指導員”,并明確要求“建強一支團建骨干隊伍、打造一個團建服務陣地、聯系一批團員青年、實施一批服務青年項目、打響一個團建工作品牌”的“五個一”具體目標。而在“第一書記”任前培訓中,還專門增設了習近平新時代青年思想和團的十八大精神解讀課程,進行團務基礎知識專題培訓,提升“第一書記”作為“團建指導員”的履職能力。
蔣鈺伶是鄞州區下應街道黨建辦主任,2019年5月成為鄞州區姜山鎮陸家堰村“第一書記”。陸家堰村是全國文明村,但在籍的35周歲以下青年僅有96人。
“鄉村振興需要青年,但青年卻大都不在村里。”蔣鈺伶來到陸家堰村后,首先面臨“人”在哪里的問題。
為讓更多團員青年能夠回歸鄉村,助力陸家堰村發展,蔣鈺伶從當地“契約式”村民自治吸取經驗,探索“陸+young”青春合作社模式,引入浙大理工學院、鄞光溢彩主播團、農業銀行等18家高校、社會組織和企業簽訂共建契約,垃圾分類、“文明養寵·你我同行”……團組織之間的“契約式共建”,不僅美化了村環境,還吸引了團員青年的回流。
“既為廣大青年提供了實踐平臺,也為鄉村治理補充了青年力量。”接下來,蔣鈺伶打算升級改造“青年之家”,進一步孵化青年社會組織,培育優質的公益項目,吸引更多的團員青年為鄉村建設貢獻力量。
邱隘鎮回龍村是寧波典型的城鄉接合部,本地人口1700余人,流動人口近1.5萬人。2019年年底,鄞州區委辦信息科科長劉鈺杰擔任回龍村“第一書記”,同時受聘成為回龍村團支部的“團建指導員”。
上任之初,劉鈺杰就指導村團支部培育青年社會組織,把發揮流動團員青年參與村莊治理作為團建工作內容。同時,劉鈺杰幫助組織青年志愿者隊伍,發起成立回龍村“581(我幫你)”青年志愿團隊,在村里常態化開展醫療衛生、法律宣傳、矛盾化解等工作。疫情期間,有50多名青年志愿者堅守在防控一線。
回龍村文化禮堂利用率不高,劉鈺杰根據青年需求,引導村里引入動感單車等大型健身器械,邀請社會健康公益體檢機構入駐。如今,“文化禮堂”成為年訪問量3萬余人次的回龍村超級青年網紅地。今年1月,劉鈺杰還建立了“青年說事廳”,推行黨員團員和志愿者“1+2”義務值班制,讓青年成為了調解的中間力量。
據團鄞州區委負責人介紹,目前在鄞州區已有59位“第一書記”受聘擔任“團建指導員”。
而隨著“黨團共建”目標管理在基層黨團組織的推行,團建工作均被納入基層黨組織書記黨建述職內容,明確鎮街共青團工作、學校領域的團、隊工作分別占黨建工作的年度考核比重,并細化到“青年之家”建設、團員“三亮三比”管理等具體內容。鄞州區委還專門制定了“共青團巡察清單”,將巡察結果與基層黨組織考評結果掛鉤。
據悉,今年區、鎮兩級用于青年發展工作的專項經費和用于政府購買青少年社會服務項目及基層青年民生服務的統籌安排經費將超過2000萬元。全區21個鎮街還明確每年將5萬至35萬元不等經費用于團建,學校領域則按照學生人均10元標準保障團、隊工作經費。
目前,全區21個鎮街是黨員的團(工)委書記,全部列席鎮街黨(工)委會議,有76名團支部書記進入村(社)兩委會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