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農村社會結構如何變化,無論各類經濟社會組織如何發育成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地位不能動搖,戰斗堡壘作用不能削弱”。歷史和現實表明,堅持黨對農村基層組織的全面領導,是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強大引擎。
突出政治功能,強化理論武裝。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理論武裝是農村基層黨組織發揮政治功能的首要,也是提升組織力的關鍵。引導農村黨員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就在于把黨對“三農”問題的創新理論內化為強大的政治信仰、堅定的理想信念,充分利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以及新時代實踐中心、農民夜校等,學思踐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讓新思想入腦入心,融入靈魂。深入實施農村黨組織帶頭人“素質提升”工程,采用市上示范培訓,縣區重點培訓,鎮街全部輪訓的方式,對全市農村黨員致富帶頭人、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村級后備干部全員培訓,不斷厚植農村黨員干部的精神家園。
加強組織領導,凝聚工作合力。隨著農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的自治監督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技術協會、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經濟組織以及工、青、婦調解委員會的群眾組織不斷涌現。這些組織在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發揮著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動員群眾、凝聚群眾,維護農民群眾合法權益的作用。如果不通過村黨組織領導這個“拳頭效應”把這些組織統一聚合起來,它們開展工作就有分散性、盲目性、滯后性,其協作性、效能性就比較差,更重要的是就事論事,忽視或淡化講政治,貫徹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發揮職能作用就沒有“主心骨”,工作的節奏和效果就可能不盡人意。要堅持村黨組織領導下的村民自治組織、經濟社會組織運行機制,充分發揮黨組織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治理、精神文明建設中“把方向、講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
夯實基層基礎,推進鄉村治理。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加強農村基層黨建,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固本之舉。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安定有序,就要打造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建立健全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要堅持村事民議、村事民商、村事民管,不斷健全完善“四議兩公開”“村務公開”“村規民約”等村級事務治理運行機制。要規范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全面推行“陽光工程”,加強對村級資產、資源、資金“三資”管理。堅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結合,實行“四會治理法”,即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組,引導農民群眾講文明,樹新風,遵規守紀,誠信友善。
堅持黨建引領,壯大集體經濟。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增強村級班子凝聚力的關鍵舉措,也是推動農村基層黨建提質增效的重要實踐。要緊抓中省支持幫扶壯大集體經濟機遇,成立工作專班,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合力推動,鎮村具體落實的工作機制。要開展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集體經濟百村示范行動,提倡村支書、第一書記組建村級股份公司,通過土地入股,合作帶動,基地務工等模式示范引領。要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納入鎮村干部、第一書記和駐村幫扶工作隊年度目標考核體系,實行鎮村“一把手”負責制,定目標,定任務,定措施,獎優罰劣,比拼爭先。要依托“三變”改革,突出科學規劃,突出抓點示范,突出空殼村先行,整合項目、資源、資金,切實增強村級組織運轉和服務群眾能力。
(作者系陜西省寶雞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