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市魯山縣辛集鄉葡萄產業黨支部帶領群眾發展葡萄產業。
河南省平頂山市找準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結合點,不斷強化黨組織的整體功能,凝聚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強大合力。
組織引領,構筑攻堅堡壘
建強組織。將基層黨組織打造成脫貧攻堅的一線指揮部,通過“內選”能人、“外引”人才、建設“儲備庫”等方式,從致富能手、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復員退伍軍人中,選優配強436個貧困村的黨組織書記。深入摸排,對排查出的29個軟弱渙散貧困村黨組織,采取“縣級干部+工作隊”的方式集中整頓,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戰斗力。
搞好共建。組織機關、非公企業黨組織與貧困村黨組織結成聯建對子520個,通過加強思想引導、講解扶貧政策、分析致貧原因、增強脫貧信心,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市、縣職能部門在資金、項目、人才、教育、醫療、文化等方面全力扶持、形成合力。
著重引領。實施農村黨員、村級后備干部創業金融扶持政策,采取“黨組織+合作社(非公企業、產業協會、創業孵化基地)+貧困戶”模式,大力扶持發展特色種植、養殖、加工、旅游、光伏等扶貧產業,建立貧困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引導村民以資金、土地等方式入股,通過“參股分紅、務工有酬”的形式增收致富。魯山縣熊背鄉大年溝村黨支部結合實際,組建血桃種植合作社,引導群眾種植血桃,熱銷周邊縣市,年產值200萬元。
黨員帶動,爭當脫貧先鋒
選育標兵。支持黨員創辦領辦致富項目,在貧困村,每村選擇1至3名思想政治素質好、脫貧致富潛力大的黨員作為脫貧示范戶,全市共選樹黨員脫貧示范戶642個,從項目、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力爭每個貧困村都有黨員致富帶頭人。
結對幫扶。完善領導干部定點聯系基層制度,縣級以上干部每人聯系1至2個貧困村,經常開展調研,及時解決問題。第一書記派駐單位的黨員干部與派駐村貧困戶開展“一幫一”活動,形成駐村幫扶合力。農村黨員或入黨積極分子中的致富帶頭人,每人結對幫扶1至3戶貧困戶,幫助解決資金、技術困難,全市共組建幫扶對子18300多個。
激發活力。積極選樹脫貧攻堅中涌現的先進典型,加大宣傳力度,形成爭當脫貧攻堅先鋒的良好氛圍。葉縣辛店鎮常派莊村黨支部書記楊小伍,帶領本村黨員群眾發展桃樹種植2000余畝,年收入達1200萬元,使一個落后村變成花果滿山的明星村。
統籌整合,搭建服務平臺
整合培訓資源。組織扶貧、農業、科技、畜牧等部門技術人員,組成24個精準扶貧講師團巡回辦班,分層次組織黨員干部、貧困群眾學習扶貧政策、農科知識。邀請農科專家深入田間地頭、種養基地開展技術指導,發揮遠教優勢,有針對性地組織收看遠教節目。一年來,全市各級黨組織共舉辦培訓班530余次,受訓黨員干部群眾9600余人。
優化服務資源。建成2961個黨員群眾綜合服務中心(站),出臺《三級便民服務體系助力精準扶貧實施辦法》,為貧困群眾開展政策咨詢、信息發布、資金協調、教育培訓等服務。發揮紅色網絡教育家園(角)的作用,通過網絡平臺,及時為群眾提供就業、創業、購銷方面的信息服務。魯山縣建立“三留守”服務室,開設“三留守”熱線電話,及時幫助解決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生活難題。
統籌黨建資源。依托食用菌、農家樂、養殖等特色產業成立1256個產業黨組織,在特色產業具有規模的鄉鎮、村,實現產業黨組織應建盡建。實施“農村科技特派員”計劃,下派科技特派員168名,成功對接383個貧困村,深入開展科技試驗、推廣和培訓,著力解決農村產業發展技術難題。
駐村幫建,打造扶貧引擎
壓實責任。精心選派715名優秀干部任駐村第一書記,派出駐村工作隊1364個,對512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選派懂產業發展、善精準扶貧的干部。第一書記與鄉鎮黨委簽訂任期扶貧工作目標責任書、年度扶貧工作目標責任書,明確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任務。制定《派駐單位脫貧攻堅責任清單》,發揮派出單位后盾作用,制定幫扶計劃,落實幫扶措施。
嚴格管理。建立13項日常管理制度、5項督查制度和4項召回措施,構建由3名市駐村辦專職人員、12名縣(市、區)組織科長、97名鄉鎮(街道)組織委員為主體的三級督查網絡,實行在崗督查情況微信日報制,開展常態化督查。
激勵引導。在市新聞媒體開辟“第一書記風采”專欄,宣傳第一書記先進事跡34期。強化政治激勵,全市63名第一書記被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10名第一書記被選為各級黨代會代表,201名駐村干部因扶貧工作成效突出被提拔重用。今年以來,全市第一書記共帶領群眾調整優質糧食、高效經濟作物9.35萬畝,共轉移勞動力39024人,幫助打機井1163眼,維修水庫堰塘143個,維修學校104所、整修村室371個、送醫藥下鄉2418次、為群眾義診101161人,整修道路3229公里,幫助貧困戶脫貧12665戶,為全市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