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蒙古阿拉善高新區烏蘭毛道嘎查黨支部按照“圍繞脫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產業發展”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黨支部的示范引領作用,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組織推動、產業支撐的脫貧之路。
理論武裝,讓黨員群眾腦袋“富起來”。走近烏蘭毛道嘎查綜合服務中心,新建的辦公場所寬敞明亮,文化活動廣場、黨員活動室、便民服務室等功能設施一應俱全。“我們把嘎查活動陣地改造好,就是要讓大家覺得嘎查黨支部有力量,就是要把黨員群眾擰成一股繩,進一步激勵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帶領全嘎查農牧民奔小康。”烏蘭毛道嘎查黨支部書記阿迪亞說。
烏蘭毛道嘎查黨支部以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工作為抓手,不斷健全完善嘎查“兩委”班子教育管理、聯組包戶、“兩委”成員和駐村第一書記不定期“碰頭會”等工作制度,注重將品行好、素質高、能力強的青年致富能手納入嘎查后備干部庫重點培養,組織嘎查“兩委”班子成員每周進行集中學習,有效提升了嘎查“兩委”班子成員的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持續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黨內組織生活制度,及時組織嘎查黨員學習黨的最新政策理論,定期邀請老黨員、第一書記為黨員上黨課,邀請區內外技術能手田間地頭講授蔬菜種植溫棚管理技術,嘎查黨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顯著增強。
“我們還經常性組織黨員、合作社負責人、農牧民致富能手外出參觀學習,讓他們開闊眼界、看清差距,在思想上達成發展共識,更好的帶領農牧民致富。”駐村第一書記陳林海說。
典型引領,讓黨員群眾干勁“聚起來”。嘎查黨支部堅持把黨員作用發揮作為推進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壯大嘎查集體經濟的重要舉措,組織引領黨員做好溫棚基地建設、技術指導、產銷對接等工作。
蔬菜種植溫棚剛建好時,農牧民對這家門口的“工廠”充滿了問號,“到底能不能掙到錢?技術好不好學?……”面對這些疑問,嘎查黨支部書記阿迪亞發動黨員們先試先學,很快打消了大家的疑慮,有效調動了群眾參與的積極性。
將黨員示范崗建在產業鏈上,是嘎查黨支部彰顯“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舉措之一。嘎查黨支部按照按需設崗、以崗定責、責任到人的原則,圍繞推進畜牧業、種植產業發展,在壯大嘎查集體經濟成立合作社、推進產權制度改革的過程中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以“一事一議”為原則發揮民主決策,積極推進各項工作,達到了黨員帶頭謀發展,能人引領助發展,全民一起共發展的效果。同時,嘎查致富能人積極為股份經濟合作社的發展規劃建言獻策,提出寶貴意見建議。嘎查農牧民利用惠農惠民政策,發揮干事創業能力,開辦阿拉善盟祥瑞種植農牧民專業合作社,不斷拓寬致富增收渠道。
示范帶動,讓黨員群眾腰包“鼓起來”。嘎查黨支部將抓實黨建項目與發展壯大產業同研究、同部署、同推動,積極探索“黨建+合作社”“合作社+集體經濟”富民黨建模式,籌資50萬元成立新牧人專業合作社,并在年內相繼重組掛牌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在承接園區綠化養護、市政建設服務工程的基礎上,通過擴大綠化養護面積、新建移民后扶設施農業日光溫室20座、籌辦砂石料廠、建設規模化養殖場等舉措,穩步推進嘎查集體經濟“清零遞增”,從而不斷帶動嘎查農牧民增收致富。
同時,嘎查黨支部還積極協調爭取移民后扶資金,計劃擴建10座日光溫室,通過驗收后交由嘎查種植養殖農牧民專業合作社承包經營,產出瓜果蔬菜可直接通過農牧民蔬菜供銷社銷售,預計單座溫室可實現收益2萬元。目前,正在與上級有關部門積極對接爭取資金擴建日光溫室和開辦砂石料廠項目。
目前,烏蘭毛道嘎查已基本構建了“黨建+合作社”“合作社+集體經濟”的產業組織體系,2019年度累計完成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10萬元,農牧民戶均分紅2000余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萬余元,搬遷轉移轉產農牧民的腰包鼓起來了,邁向了一條致富達小康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