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江蘇,因為天氣寒冷,許多樹只剩光禿禿的枝干,但在江蘇溧陽市牛場村,卻是別樣的“紅色”風景——1萬畝南天竹長勢喜人。與其他樹種不同,南天竹在冬天不但不落葉,還會由綠變“紅”,把小山村點綴得格外有生氣。
2月15日這天,江蘇溧陽市戴埠鎮牛場村南天竹花木合作社社長蔣良友早早準備好資料,等著老朋友到來。這位老朋友是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的副教授,主要研究園林植物資源及產業化開發,名叫劉國華。
蔣良友算了一下,不到1個月,劉國華和他的扶貧團隊來了不下11次。
2018年,在劉國華鼓勵下,蔣良友申報了常州市的項目。常州組織5位專家對合作社的新品種引進情況和項目完成情況進行現場查驗。順利的話,合作社還能拿到近12萬元的專項資金,未來幾年發展也不愁資金了。
2011年,南天竹價格跌到幾毛錢一株,蔣良友和老鄉們整天犯愁。劉國華被派到村里“扶貧”,村里換上火焰南天竹。“每株竟能賣上200多元,長得好的能賣到500元?!闭劦竭@些變化,蔣良友臉上洋溢著笑容。
這是從日本引進的火焰南天竹品種,長到五六十公分,要二三十年時間。
從2014年開始,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與當地合作,學校用組織培養技術擴繁火焰南天竹,他們用本地品種的南天竹種子培育實生苗,把火焰南天竹嫁接到本地南天竹上。
讓人沒想到的是,這種方法培育出來的南天竹品種優、產量高、效益好,一年到頭葉子基本都呈紅色。“經銷商搶著要?!笔Y良友說。
2014年至今,牛場村的南天竹種植規模從原來的100畝,擴大到現在的1萬畝。2017年,靠著南天竹,合作社掙了2.83億元。
2018年7月,牛場村還被農業農村部評為第八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周圍的村落看牛場村靠種植南天竹致富,紛紛跑到合作社取經。經過幾年發展,半個鎮子都種起了南天竹。
在劉國華印象中,隨著這些年鄉村振興深入人心,他們的扶貧工作由單純的科技幫扶轉向科技創新培育。在他的手把手指導下,蔣良友也成為一名“土專家”。
過完年,因為氣候適宜,南天竹的移栽成活率高達100%,牛場村的南天竹將迎來訂單高峰。
“劉教授手把手在田頭教,啥時候該施肥,啥時候該除蟲。時間一到,他就打電話提醒。有時候還跑村里親自示范,我們就沒吃過自然災害的虧?!笔Y良友說。
在劉國華的電腦里,一半是教學課件,一半是各個扶貧點的發展現狀和規劃。清晨出發,星夜返回已成為劉國華等“泥腿子”教授的常態。一年365天,他們有100多天都在各扶貧點度過,只要村民一個電話,他們就趕赴扶貧點?!胺鲐氈挥羞M行時,沒有完成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