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鹽城市將黨建工作深度融入脫貧攻堅,確保脫貧攻堅推進到哪里,黨的堅強領導就落實到哪里。去年,該市有14.5萬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和37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實現脫貧,農村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全部達到國家脫貧標準。
該市將領導干部基層黨建聯系點同步確定為脫貧攻堅聯系點,市委書記戴源走進響水縣黃圩鎮云彩村、市長來到濱海縣界牌鎮周莊村……各級領導干部紛紛深入掛鉤聯系點,圍繞發揮黨建在強村富民中的引領作用,尋找對策和舉措。組織實施農村支部“富民七法”,探索推廣“強村十八策”“強村十八招”,設立黨員脫貧創業扶持資金,啟動“三帶三幫三增”行動。在發展富民一線設置黨組織,共建立產業鏈和農民經紀人黨支部2108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黨組織2532個、家庭農場黨支部46個,帶動農戶發展增收124萬戶。通過“經濟部門幫窮村、黨群部門幫弱村、農口部門幫無特色產業村、交通城建部門幫基礎設施薄弱村”等方式,“一村一策”循環整頓116個軟弱渙散村。扎實推進黨群“牽手致富”工程,近10萬名黨員與貧困群眾結對幫扶,建立起“黨員幫戶、組織幫村”長效機制。
把優秀干部選派到扶貧一線,把實用人才集聚在富民點上。從市縣鎮機關挑選769名同志到村擔任第一書記,其中到經濟薄弱村487人。持續推進退役士兵村(社區)干部培養選聘千人計劃,兩批選聘1594人擔任村(社區)書記、主任助理。培養99名“定制村干”,著力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同時,鼓勵符合條件的村書記,通過選拔、考錄進入鄉鎮領導班子、公務員隊伍或事業單位。出臺村黨組織書記考核激勵實施辦法,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積極推薦優秀村書記擔任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廣泛開展“尋找老支書精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