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新化縣溫塘鎮永溪村扶貧車間——村玩具廠也是一派火熱。生產線上的工人們各自忙活著,裁剪、縫紉、裝配、填充、整形……一切有條不紊。
8月4日白色羊駝成品出貨1929件、8月9日1369件、8月13日1600件、8月15日800件……8月19日,玩具廠廠長劉碧文興奮地向記者展示廠里出貨單:“訂單已經排到一個月后了,我們打心眼里高興!”
“感謝碧文姐給我們帶來就業機會,不僅有了固定收入,還能照顧家里。”在廠里做工的劉朋波道出了大家的心聲。
永溪村地處偏遠的車田江水庫庫區,距新化縣城80多公里。經過多年努力,村里去年底達到脫貧摘帽要求,退出貧困村序列。如何鞏固脫貧摘帽的成績,做到真脫貧、不返貧,如何幫助鄉親們找準發展的路子,成為村支兩委和駐村幫扶隊思考的重點。
“關鍵還是要靠自己擼起袖子加油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激活了沉睡的山村,鄉親們也形成了這樣的共識。
去年5月,在深圳紡織企業打工多年的劉碧文夫婦和4位合伙人在村里辦起農業專業合作社,承包200畝荒地種茶葉。“鄉親們的干勁很足,男女老少都爭著去干活。”劉碧文說,“那種干勁特別令人感動。因為我有縫紉技術,又萌生了辦個玩具加工廠帶領大家在家門口做事的想法。”
村支兩委非常支持劉碧文的想法。說干就干,今年5月1日,村玩具廠投產了。村口寶塔下,一處民房的兩間堂屋分別擺上縫紉機,成了兩個車間。門梁上掛著“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人”的橫幅。在村干部吳上林、扶艷紅的幫助下,廠里拿到了第一筆10000個玩具“海綿寶寶”的訂單。玩具廠作為村里的扶貧車間熱熱鬧鬧地運轉了起來。
今年6月30日,省委副書記烏蘭以“四不兩直”的形式在新化調研脫貧攻堅,隨機走進了這間扶貧車間。了解到玩具廠在村里聘請了41位員工,其中11人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后,烏蘭給予充分肯定,指出村里發揮能人帶頭作用興辦產業,激發鄉親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是一條好路子。烏蘭鼓勵劉碧文好好干,帶領更多婦女在家門口就業增收,并關切地詢問廠里還有什么困難。
劉碧文提出了添加縫紉機、新增生產線的請求。很快,在省扶貧辦協調支持下,新化縣人社局從全縣扶貧車間項目資金中安排5萬元,為廠里添置了15臺嶄新的平板電腦縫紉機。劉碧文還按照烏蘭的建議,重新規劃調整了車間和倉庫布局。新化縣委書記朱前明也帶隊來到村里,商量接下來的扶貧行動。
新設備到位后,玩具廠業務量越來越大。為了保障員工收入,劉碧文提高了每個工序的工價。劉朋波的工資從最初的1500元漲到了1900元。收入高的員工每月能拿到2600元。每月,玩具廠可以為村民增加2萬元以上的務工收入。
除了玩具廠,如今,村民自主發展的養牛、養魚、光伏發電等產業紅紅火火,90戶群眾參與其中,農民收入也跟著水漲船高,人均純收入達到4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