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新春臨近,年貨大熱。農副產品迎來了又一個銷售旺季。怎樣讓村里的農產品走出去,豐富城里人的餐桌,鼓起村里人的口袋,全國各地的鄉村干部鉚足了勁兒,新點子、新辦法花式呈現。本報記者采擷了一組鄉村干部節前推銷農產品的妙招,其用心用情之深,足見他們的情懷和智慧。
欲在線上賣魚,線下猜謎先“吸粉”
劉浩在介紹展銷產品
“您選擇我們的大米和蔬菜,就是選擇了綠色和健康” “我們的有機小米和葵花油,品質絕對能保證”……1月24日至28日,在遼寧沈陽市玖伍文化城,“玖伍紅色鄉村第一書記年貨大集”活動在這里熱鬧舉行。在遼寧省委組織部、沈陽市委組織部的支持下,全省14個市選派的130余名駐村第一書記,帶著近千種特色農產品前來推銷。
當別的第一書記在賣力“吆喝”時,來自沈陽市遼中區冷子堡鎮黃東村的第一書記劉浩卻在自家展臺前,和顧客玩起了猜謎游戲。“這是什么魚?”一位顧客在展臺前好奇地問。“您猜猜,要是猜對了,我就把魚送給您。” 劉浩樂呵呵地說道,馬上又補充一句,“我說的是認真的哦。”一時間,黃東村的展臺前聚集了好多市民。
為什么不好好賣年貨,卻來玩猜謎?劉浩告訴記者,2018年3月,他到黃東村任第一書記后發現,村里養魚雖然已成規模,但一直處在市場銷售鏈的最低端,好產品沒賣出好價錢。于是,他便利用現有的國家地理標識產品——“遼中鯽魚”做文章,成立了黃東村集體公司,注冊了“黃東吉魚”品牌,以提高魚的身價,增加村民收入。
“快過年了,鯉魚等一些常見品種可能更熱銷。但我們這次帶來的卻是沈陽市面上少見的一些品種,比如蟲蟲魚、羅非魚,為的是吸引顧客眼球。”劉浩解釋說,“如果顧客猜中魚的品種,我們就將魚送給他,并請他關注一下‘鄉村小賣鋪’小程序,或是關注黃東村黨建平臺公眾號,上面有遼寧野生鯽魚、農家散養大鵝、五谷雜糧、有機食蔬等10多種產品可以選購。當然,我們也會教給顧客一些知識,比方如何分辨野生魚和飼養魚等,然后順便推薦一下自己的電商平臺,或是互相加個微信好友,以便定期推送一些團購活動或科普小知識。”記者明白了,原來,猜謎是劉浩把更多人導向線上購買的一個“誘餌”。
“總之,在這次年貨大集上,賣多少產品不重要,我們注重的是宣傳和推薦,為我們村的農產品吸粉,挖掘潛在客戶。”劉浩說,年貨大集舉辦5天,他們線下銷售50多單,線上銷售近200單,吸粉2000多人。活動結束,還有很多回頭客在線上二次購買。
本報記者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