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辦公服務”模式
推行“小辦公服務”標準模式,將村干部集中至服務大廳,梳理整合6大類30項服務清單
“2013年以前,空氣鳳梨還是很小眾的觀賞植物,這個時候我們就開始做品牌,現在一提到空氣鳳梨就會想到‘空鳳來儀’……”前不久,江蘇句容市邊城鎮大華村的黨員創業沙龍里,“空鳳來儀”項目負責人費清照正在分享她的創業故事。
一個曾經年集體經營性收入不到10萬元的經濟薄弱村怎樣摘掉了貧窮的帽子?一個普普通通的村莊緣何成為黨員創業的熱土?“通過開展黨建標準化建設,增強了村黨組織的服務能力,黨員的向心力更強,帶頭謀發展的動力更足。”大華村黨總支書記裔云喜給出了答案。
近年來,江蘇句容市針對農村基層黨組織運行存在的不規范、不標準、不嚴格等問題,大力推進農村基層黨建標準化建設,建立了“1個意見+5個暫行辦法+20條具體標準”的標準化體系,全面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建強引領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
內外兼修 組織形象樹起來
最近,下甸村的辦公樓悄悄變了模樣。白底的墻面刷上了紅色的邊線與腰線,醒目位置懸掛著下甸村黨群綜合服務中心標識,顯得十分簡潔清爽。
“以往村委會門口掛了十幾塊各條陣線的牌子,淹沒了黨組織的標識。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制定了農村黨組織黨建活動陣地建設規范,規定‘四室一廳一欄一廣場’黨建基礎功能配置,對建筑外觀和4大類20項標識標牌進行了統一,真正把農村基層黨組織打造成體現黨的存在,傳遞黨的聲音,凝聚黨的力量,展示黨的作為的‘紅色堡壘’。”該市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發生變化的,并不僅僅只是外在形象。下午1點半剛過,下甸村村民章紀兵就來到了村里的為民服務大廳辦理社保,村干部都在自己的座位上忙碌著。“以前辦個事鎮里村里來回跑,現在只要把材料交給村里,由村干部代我們跑,真的很方便。”章紀兵感慨地說。
該市推行“小辦公服務”標準模式,將村干部集中至服務大廳,同時梳理整合6大類30項服務清單,建立一次性告知、協商會辦、限時辦結等11項工作和行為規范,做到服務事項“一門式受理、一站式服務、一條龍辦結”。
能進能出 干部隊伍活起來
2017年11月,江蘇省農林職業技術學院2017現代農業技術“定制村官”2班的陳曦同學來到句容市天王鎮唐陵村,開始了一段特殊的“實習生活”。她最樂意做的一件事,就是向到村里學習參觀的人介紹唐陵村的“十年振興之路”。“2007年劉樹安回唐陵村任書記,通過節約開支、聚人心、收資產、打基礎,現在唐陵擁有9個經濟合作社、2個苗木專業合作社、1個森林產品電商城,村集體年收入400萬元,人均收入4.3萬元……”每每說到這里,陳曦心里都會涌起滿滿的自豪感。
針對村干部青黃不接、后繼乏人的問題,該市探索構建以“編制化設定崗位、多元化選拔配備、專業化教育培訓、規范化管理考核、制度化激勵保障、有序化調整退出”為主要內容的村干部專職化管理體系,“頭雁領航,群雁振翅”的“雁陣效應”正逐步顯現。
“鄉村振興,村干部是骨干力量。市里還列出了不適任村干部的10條表現讓我們對照、警醒,現在我們政治上有‘盼頭’,經濟上有‘想頭’,退下來有‘靠頭’,不認真干既對不起黨組織,也對不起老百姓,甚至還可能被淘汰。”唐陵村黨委書記劉樹安說。
線上記實 組織生活嚴起來
“五星村12月份支委會任務已完成,請管理員及時審核。”1月10日下午5點,后白鎮組織干事貢俊丹收到了一條特殊的短信。她點開系統的審核頁面,仔細查看了會議照片后,選擇了審核通過。“審核通過后,市委組織部就能在系統里看到我們鎮12月份支委會的完成情況了。”貢俊丹說。
該市引入可視化理念,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建立了覆蓋市、鎮、村三級標準化記實管理系統,形成“任務統一發布、活動記實管理、結果實時監測、自動考核評分”四步閉環工作流程,以智慧云平臺,將農村黨組織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以海量的大數據,有力促進了農村黨建重點難點問題的分析研判,形成持續改進、不斷上升的良性循環。
“記實系統的建立,實現了農村基層黨組織活動由線下記錄延伸至線上記實、監督由‘干部跑腿’轉變為‘數據跑路’、考核由年底‘一錘定音’轉變為‘功在平時’,有效提升農村黨建工作質效。”該市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蔣建中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