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祖林(右)在給稻蝦養殖基地樹安全警示牌。李多輝供圖
一排排農宅規劃整齊,一垅垅農田豐收在望,一片片白茶基地綠意盎然……在湖北省陽新縣三溪鎮田西村,村民們滿臉遮不住的幸福勁兒。“俺們要感謝樂祖林書記,是他帶著鄉親們讓生活變了樣。”
田西村屬山區,有村民417戶1871人。過去,由于村兩委班子不團結,群眾意見較大,村內工作難以開展,無主導產業,無致富門路,“造血”能力幾乎為零,是全縣出了名的軟弱渙散村。
為了改變落后的狀況,三溪鎮領導想到了鎮計生辦副主任樂祖林。樂祖林是田西村人,又是一位老鄉鎮干部,積累了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在鎮領導征求田西村老黨員的意見時,大伙兒一致推薦了樂祖林。三溪鎮領導帶著田西村老黨員“三顧茅廬”,樂祖林不顧家人反對,接過了“任命狀”,他說:“我在鄉鎮工作了30多年,非常熟悉農村的各項工作,我不去誰去?”
2018年4月28日,樂祖林頂著壓力來到了田西村。上任之初,他立下“軍令狀”:一年打基礎、兩年上臺階、三年大變樣,讓田西村群眾過上好日子!
樂祖林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和新任村兩委干部一道,明確分工,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形成了“書記抓班子、班子領隊伍、隊伍帶群眾”的良性機制。他還帶領村兩委成員挨家挨戶走訪摸排,向村民征求村莊建設意見建議近百條。
在樂祖林的帶領下,田西村發生了蛻變:投資近16萬元改建無害化廁所55個;投資5萬元完成村莊美化、亮化、潔化工程;投資3萬元完成黨群服務中心提檔升級;投資7.4萬元硬化了田西小學公路和排水溝……
村莊的變化,村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中。大家和村干部交友交心,配合村兩委開展工作。去年底扶貧檢查時,村民60多人分成12個組,積極給考核人員帶路、當翻譯,樂呵呵地解釋村里的變化、政策落實情況,一片和諧。
作為土生土長的田西人,樂祖林認為村民的窮根子就是“身在寶山不識寶”,8000多畝的山場,除了稀稀落落的馬尾松和齊腰深的蒿草外,很少看到經濟林木。
增加村民收入的致富路其實就在山坡上。綠化荒山,開發荒山,說干就干,2018年5月23日,樂祖林從溫州請回陽新籍種茶專家向明返鄉創業。向明流轉了村里200多畝的荒山,投入700多萬元,栽白茶、黃茶、黃金芽,很快把過去這塊“年年栽樹年年荒、年年栽在老地方”的不毛之山變成了一片綠洲。現在白茶基地綠意盎然,長勢喜人。
荒山有著落了。但是由于許多村民大都外出務工,造成土地拋荒,如何將荒地變成“香餑餑”,成為樂祖林的第二個“心頭病”。
2019年1月,樂祖林帶領黨員群眾到其他鄉鎮學習先進典型,最終決定從大王鎮引進養殖能人曹應來,采取“荒地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三變模式,發展稻蝦養殖,讓200名社員吃了“定心丸”。村民樂進銳說,樂書記引進的產業接地氣,他在基地務工,每天有100元收入,流轉土地3畝多每年也有收入600余元,過幾年還有分紅,家門口產業多了,“錢腰帶”也鼓起來了。
像樂進銳一樣,田西村很多人的生活都得到了改變。截至2018年底,田西村92戶貧困戶每戶年收入都超1萬元,人均年收入超4000元,2019年3月順利通過了國家脫貧攻堅驗收“大考”。
如今,樂祖林將目光放得更加長遠。他決定進一步挖掘資源潛力,突出“主導產業強村、田園經濟富村、支部組織帶村”三個重點,在全力推進白茶主導產業的同時,開發生態園、新建農家樂,與種茶、制茶、賞茶、品茶、銷茶一起,構成生態循環特色產業,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富民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