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清秀、皮膚黝黑、一襲沖鋒衣,眼前的安徽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黨總支第一書記余靜,看起來就是一位再普通不過的村干部。然而4年前,這位縣中醫院派來的扶貧干部剛一進村時,大灣村村干部眼中的她卻是另一番模樣:“女干部、挺白的、很漂亮。”
漂亮歸漂亮,可一到工作上,村民就不認可:一個城里來的柔弱女干部還能扶貧?
10天不到,余靜用行動打消了村民的顧慮。2015年8月10日,受“蘇迪羅”臺風影響,夜里11點左右,暴雨傾盆,山洪傾瀉而下,40多戶村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威脅。余靜當即和鄉村干部一起沖進沒膝的洪水中,強忍著剛斷奶的陣陣刺痛,挨家挨戶叫喊“不要再睡了,趕緊起來”。從山上不斷沖下來的爛樹枝將下水道堵住了,眼看著洪水就要沖進群眾的家里,只有將下水道的井蓋打開,分流洪水,才能保障人員和財產的安全,可疏通瞬間會形成強大的吸力,稍有不慎就會被吸進去。誰也沒想到,余靜會沖在前面,和鄉村干部相護攙著,一點一點地清理……
那天起,村干部和群眾看余靜的眼光不一樣了。
為了解決脫貧的“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大灣村按照“1+3”的村莊布點規劃,首先解決貧困戶的住房安全問題,余靜帶領村“兩委”干部入戶走訪調研后,先后實施了4個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對39戶49間危舊房屋進行拆除重建,并對沿街進行了墻立面改造,統一門牌標識,對桿線全部進行整改,實施污水處理、道路硬化、路燈亮化工程,整個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大灣村位于大別山深處,村里的貧困戶分布在大約37個村民組,很多村民組地處深山老林。很快,一條條道路上留下了余靜的腳印,有時候早晨出門,晚上才能回到村部,中午干脆就吃方便面頂一頂。不到一年,余靜的體重下降了15斤,皮膚黑得讓親朋好友不敢相信。辛勤的工作化成了一頁頁的資料,余靜也摸清楚了大灣村的致貧原因。
山高谷深、交通閉塞,過去的大灣村守著窮飯碗。如何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余靜帶領著黨員群眾在特色產業發展上下功夫,光伏產業、茶產業等陸續在村里落地生根并發展壯大。在大灣村的村口處,一片集中式光伏電站格外引人注目,村民說,光伏板下還套種靈芝,既節約了土地,又提高了產業扶貧的附加值。余靜還帶著村“兩委”依托馬鬃嶺自然保護區旅游資源,積極發展鄉村民宿旅游,從剛來時的6家農家小院現已發展到了29家。
產業發展帶動了貧困戶的增收。2016年以來,全村共脫貧135戶368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3%,2018年實現了“村出列”的奮斗目標。
“我剛到大灣村的時候,下隊測量宅基地時還穿著一件防曬服呢。”余靜回想剛到村的時候,“后來我發現自己打扮會影響我跟老百姓直接的交流,感覺有隔閡,不容易親近老百姓,不能走進他們的心里,了解不到實情,后來我就逐漸把之前穿的衣服全都收起來了,現在我感覺自己是個地地道道的村姑了,但是現在活得更踏實,更有意義了。”
“我還是那句話,大灣村一戶不脫貧,我就不撤崗。”余靜堅定地說。從“粉黛白”到“駐村黑”,余靜完成了一場蛻變,變成了大灣村群眾認可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