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如何建強基層組織,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提供強大“引擎”?如何創新理念、創新思路,讓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藍圖變成現實?這是有待廣大基層干部共同書寫的時代答卷。本報記者專訪了4位名鎮名村黨組織書記,希冀他們的個性化探索對各地有所啟迪和借鑒。
敲鼓敲鼓心,辦事辦實事
——訪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界牌鎮黨委書記倪雪梅
倪雪梅(右二)查看葡萄長勢
8年前,界牌鎮沒有一條通村水泥路,老百姓修房造屋只能靠騾子、馬、三輪車運送材料;村干部去鎮上開會,條件好的騎摩托車,條件差的只有走路;全鎮沒有特色產業,只有玉米、小麥等傳統農作物;村容村貌“臟亂差”,村民之間矛盾多……
8年后,界牌鎮在全縣率先實現村村通水泥路;連片種植無花果面積6000畝、大棚蔬菜2000畝,規模養殖小龍蝦500畝、大閘蟹100畝,培育發展4家規模企業,打造了全縣最大的鄉村生態旅游項目“康橋恬園”。村美了民富了,老百姓的笑容常常掛在臉上。
促成這些改變的,倪雪梅是關鍵人物之一。2011年,倪雪梅從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委辦副主任崗位調到界牌鎮,先后擔任黨委副書記、鎮長、鎮黨委書記。8年時間,她沉下身走訪農戶,腳踏實地抓基礎建設、抓產業發展、抓精準脫貧,用實際行動贏得了百姓贊譽。
“要說界牌鎮的改變,得先從修路說起,這也是我到界牌干的第一件大事。”倪雪梅回憶起自己第一次下村的場景,“當時我坐的是面包車,因為路不好走,半路上車輪陷在泥坑里,差點兒翻車。我發誓,一定要讓界牌交通變個樣。”
鎮黨委提出了“三年交通大會戰”的奮斗目標。雖然在修路過程中,遇到了資金缺口、部分百姓不配合、占地補償等一系列問題,但倪雪梅沒有退縮,一方面向上級爭取項目資金,一方面聯系鎮內企業家支持,最終爭取到“通村通暢”、新農村建設等20余個項目,籌資1.5億元新建硬化公路140公里、便民道62公里,在全縣率先實現“村村通”。
路通了,但產業發展也不能拖后腿,倪雪梅盤算起她要在界牌干的第二件事。
界牌鎮長期以來就有庭院種植無花果的習慣,但過去都是房前屋后、田塍土埂零星種植,沒有規模,更談不上產業化經營。為了推進無花果產業發展,倪雪梅組織中壩村和南強村的干部、黨員外出參觀。隨后,兩村流轉土地2800畝種植無花果,界牌鎮第一次有了規模化產業。在中壩和南強村的示范帶動下,其他村也開始大面積種植無花果?,F如今,界牌鎮無花果連片種植面積達6000畝,成為“中國無花果之鄉”核心區域,南強村也被農業部命名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
“無花果是一種不耐儲存和運輸的水果,必須靠加工提高附加值?!?014年,倪雪梅引入四川久潤泰科技有限公司,對無花果進行深加工,解決了鮮果儲藏期短的問題。2016年,該公司的無花果酵素加工項目投產,去年產值達1億元以上,公司生產的無花果系列飲料遠銷日本、中東等地。現在,界牌鎮無花果深加工產品包括酵素、飲料、果干、果脯、脆片、茶等,“小果子”成為當地的“大產業”。
界牌鎮沒有貧困村,但有貧困戶383戶964人,屬于典型的“插花”式貧困地區。如何幫助貧困戶脫貧呢?倪雪梅思索著她要做的第三件事。
賈山村72歲的胡水金,一家老小8口人,兒子胡信志是全家唯一勞力。倪雪梅主動與他家結對幫扶,爭取建房資金7500元,協調磚廠、瓦廠以成本價銷售,幫助胡水金修建新房。在為胡水金申請了低保后,倪雪梅為他家制定了養殖脫貧方案,送去了母羊和仔豬,通過養羊每年可增收4000元。2018年,胡水金一家脫貧摘帽。
去年,界牌鎮研究制定了《界牌鎮2018年脫貧攻堅工作意見》,提出了脫貧攻堅10項重點工作和12條措施,做到因戶施策、一戶一策。當年全鎮成功脫貧182戶。
“這三件事,說得簡單,但干起來卻不容易。我要把這三件事繼續干好、干扎實,做到脫貧路上無一人掉隊?!标柟庀?,倪雪梅臉上的小汗珠晶瑩透亮,映襯著她的自信。(本報記者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