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滄州市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攻堅克難,爭當“領頭羊”,堅持一個支部一座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帶領黨員群眾身先士卒、沖鋒一線,切實扛起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政治責任,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青縣金牛鎮大牛莊村黨支部書記馬連君
痛,但絕不退后
臘月二十八,忙著村“兩室”建設收尾工作的馬連君不慎摔傷,到醫院檢查發現折了兩根肋骨,胳膊也嚴重骨折,醫院要求他住院治療,可他想起鎮黨委剛傳達的防疫工作精神,放不下村里1537名鄉親的他,咬牙回村里保守治療。躺在床上的馬連君焦急萬分,不能動就通過手機聯系,把黨支部會議開到了家里。他叮囑“兩委”干部一定要讓村民干干凈凈的過新年。年過六十不擅長用智能手機的他,也被逼成了獨臂大俠,強忍著肋骨斷裂的疼痛,一只手收發微信,傳達上級精神,部署村里防控工作,在村民群里做宣傳,號召村民在家隔離不要出門。他在得知本村常住武漢的一家人計劃乘火車回村后,他經多方溝通,聯系到這一家人,通過電話苦口婆心的勸說和分析利害,在武漢封城之前勸其退掉了回鄉的車票。剛剛休養了不到十天,就不顧家人反對,走上了卡口一線,傳達布置最新的防控重點,為大家打氣加油。他說:“雖然骨頭還有點疼但不礙事,跟大家伙站在一起,能為為全村百姓的健康和安全做一點貢獻,比在家里呆著踏實多了”。
肅寧縣河北鄉河北村黨支部書記劉向輝
我是書記我先上
劉向輝從春節開始,放棄家人團圓的時間,防控布點,帶隊挨家挨戶排查湖北回家人員,堅決落實到位,不漏一人一戶。1月28日,武漢返鄉人員楊秀章的父親突發腦血栓,被送往醫院。處在隔離期的楊秀章心急如焚,要求見父親最后一面。面對孝子請求,面對全村3200名鄉親的安全。他拒絕了孝楊秀章的請求,在電話里安撫楊秀章,苦口婆心進行思想疏導和解釋,終于做通了楊秀章的工作,通過手機視頻和父親見了最后一面。 老人去世后,按照農村的習俗,要停放三天,親戚朋友送老人最后一程。疫情當前,群眾生命安全、身體健康高于一切。劉向輝考慮再三,只身一人及時趕到現場,代表村“兩委”對家屬表示慰問,送去消毒液、噴壺等消毒物資,并向家屬宣傳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倡導非常時期喪禮要從速從簡,電話里耐心勸導楊秀章一定要繼續保持隔離。楊秀章及家屬被他的真情所感動,楊秀章繼續接受隔離,沒能送老人最后一程。劉向輝親自主持喪禮,從老人去世到結束僅用了17個小時,全程僅有26個直系親屬和理事會代表參加。正是劉向輝苦口婆心、迎難而上換來了群眾的安心。
泊頭市交河鎮封屯村黨支部書記張文超
阻斷疫情傳播是我的職責
農歷大年二十九,得知村內有武漢返鄉人員,在北京醫院守護剛做完手術兒子的張文超,連夜開車趕回封屯。到家的時候天還沒亮,早晨6點就集合村“兩委”班子成員和黨員到村“兩室”安排布置防控工作。5名村干部和20名黨員經過商議,迅速成立了防控領導小組,將全村劃分為5個網格,每個村干部帶領部分黨員認領1個網格,挨家挨戶排查有無其他湖北返鄉人員、有無與湖北返鄉人員接觸史,一戶一檔,詳細登記在冊。張文超親自到武漢返鄉人員家中了解情況,并勸導其不出門、不聚集。正月初三,發現武漢返鄉人員蘇某有發熱癥狀后,張文超第一時間上報,并聯系泊頭市醫院送其及時就醫。按照其行蹤軌跡,要求所有密切接觸者以及可能的間接接觸者全部進行居家隔離。村莊實行封閉式管理后,他帶頭24小時在村莊唯一進出口檢查點值守,對過往車輛人員檢查登記,測量體溫,做到不漏一車、不漏一人。同時,為進一步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他率先捐出1萬元用于采購酒精、消毒液、噴灑器等消毒物資,安排專人對全村每天兩次消毒。在他的帶動下,其他黨員干部群眾捐款捐物62000元用于防疫,全村無一人在疫情面前退縮,都主動參加路口值班,或給值班人員送水送飯,全力以赴支持疫情防控。隔離不隔關懷,他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跟隨衛生院人員到隔離人員家中進行體溫檢測,和他們聊天談心,疏解內心壓力,消除恐懼心理,并詢問他們需求,讓他們安心在家,積極配合。在跟蹤檢測中,村中居家隔離6人無異常現象。
河間市興村鄉大莊村黨支部書記石炳啟
“三字”工作法 防控走在前
石炳啟,副師級大校軍官,2017年退休后,在家鄉領導和鄉親們的多次邀請下,帶著老伴兒回到村當起村支書。上任后,當地有名的“后進村”一躍成為先進標桿。這次疫情防控,他積極構筑防控網,科學引導走在前,突出“早”、“嚴”、“統”。“早”,接到通知第一時間內(農歷臘月二十八)進行封村,設崗、巡邏、消毒,組建“大莊防控疫情大隊”、“大莊防控疫情尖刀連”,“大莊防控領導小組”,“退役軍人巡邏隊”,“愛心奉獻消毒隊”等,石炳啟親自擔任小組長和大隊長。“嚴”,沒有特殊情況不準出入,嚴格登記、認真測量體溫、卡口設有進出兩條道,經允許放進的車輛必須嚴格消毒后方可放行,小賣部進貨時在卡口停車換人方可入村。“統”,全村一盤棋,全民皆為兵,不分干部黨員和群眾,不管志愿與報名,書記統一指揮,干部黨員、優秀青年分工負責,主副食品統一采購,由兩家小賣店負責供給,村民提前訂購。統一買藥,因村里沒有衛生室,由村里懂得醫術的人員統一登記去藥材公司采購。統一安排工作,根據每個家庭情況、每個人專長安排公益崗位。統一不讓進村,不管是公職人員還是大廈商場服務人員,要想上班就在外面居住,只出不進。到目前,全村無一列病例或疑似病例。
黃驊市羊三木鄉劉皮莊村黨支部書記王東升
全家齊上陣 堅守第一線
“我是一名黨員,是一名村黨支部書記,也是一名道德模范,更是一家之主,面對疫情,我不沖在最前面,誰沖在最前面?王東升非常堅定地說。劉皮莊村分為新城區和老城區兩個城區。新城區樓房多,老城區分散廣,人口密度大,工作人員排查壓力相對較大。王東升為了增加排查人員力量,主動做家人思想工作,動員愛人和一雙兒女加入到全村疫情排查隊伍中來。他把一家四口人安排好了卡點值班表,白天愛人和女兒值班,他和兒子白天晚上都會在崗在位。他的愛人除了每天堅守在防疫第一線,還定期給工作人員送熱水。“我們全家四口人,兩個人是黨員,就應該沖在第一線”,王東升的妻子王翠艷說。寒風中,在排查卡點處,王東升的愛人王翠艷正在與工作人員仔細排查過往車輛和行人的體溫,她還在叮囑大家:“一定不能馬虎,要仔細排查,認真填寫記錄,決不能漏掉一人。”當有人問道:“為什么還要讓自己的兒子和女兒也加入到疫情防控排查隊伍中?”她說:“全家上陣才有干勁,再說多一個人多一份力量啊!”
海興縣蘇基鎮馬廠村黨總支書記齊云章
為百姓上三項“保險”的書記
上防疫“明白險”。
為了讓馬廠村的村民把防疫知識聽得進、聽得懂、聽得全,齊云章沒少下功夫,他將全村分為青少年、壯年、老年群體,采用分類宣傳法,進行防疫知識普及。針對新媒體用的少的老年群體,用大喇叭廣播每天5個時間段滾動播報防疫信息;針對壯年群體,采用“兩微一端”的媒體客戶端多頻次發布文件和消息;針對青少年群體發放“防疫”漫畫明白紙、防疫視頻等進行宣傳。他正研究戲曲、小品之類的話說疫情呢。
上值班“安全險”。
為了保障一線抗疫人員安全,也為了使他們家人放心,齊云章拿出自己的積蓄,為全村24位“抗疫逆行者”都買了意外保險。當他拿出厚厚一摞保單讓大家簽字時,有個志愿者感動哭了。
上食品“保障險”。
為了打通食品保障的“最后一公里”,使百姓的菜籃子豐足,齊云章廣泛鏈接資源,摸排食品供應渠道,建立起全村的食品安全臺賬。在他的親抓下,馬廠村施行了臨時采購機制,即,每家每戶將采購清單報給“網格長”,再由黨員干部集體采購后按清單分給所需家庭,確保百姓買的放心、吃的安心。
新華區小趙莊鄉劉表莊村黨支部書記徐文強
當好群眾后勤保障員
“徐書記,我家的電都用完了,怎么辦?”我家的燃氣用完了,怎么辦?”……“別著急,我給登上了,在家等著就行了,下午就去買。”徐文強答應道。從正月初二開始,小趙莊鄉20個村全部采取了交通管控,各村封堵入口、設置關卡,嚴格限制進出。為最大限度減少村民的外出,解決村民的生活需求,徐文強當起了“代購”。他通過大喇叭廣播告訴大伙,疫情防控期間,需要購置生活必需品的,可以打電話給他,他會免費代購并送貨上門。徐文強每天中午一吃完飯,就開始認真的把手機上的微信、電話記錄以及一張張的紙條分類記下來。這些電話和紙條的背后,是信任、更是希望!隨著“訂單”的增加,他發動了村里的年輕黨員,成立了一支專門的“代辦員”志愿服務隊伍,每天通過劉表莊村微信群,了解村民的健康狀況和生活需求,提供物資購買、物品取送等“一對一”暖心代辦服務,使廣大村民安心居家,共同對抗疫情。市區的超市離得遠,附近的菜市場又關了門,為了讓村民不出門也能吃上新鮮菜,徐文強靈機一動,又想出了在村“兩室”院里開“菜店”的想法。說干就干,徐文強動員本村的賣菜大戶采取線下配送、送貨進村的方式供給村內果蔬,方便群眾采購,并帶領志愿者在大隊門口控制進去買菜的人數,保障村民的安全。“今天的菜可真新鮮啊,這段時間,我們不敢出村,現在在家門口就能買到既便宜又新鮮的果蔬,真是又方便又暖心!”村民們一手取菜,一手掃碼交錢,很快就買完菜回家做飯去了。徐文強還給行動不便的村民送菜上門,不忘叮囑老人們“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