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八日,安徽省滁州市瑯琊區三官街道八里村村民戴著口罩在田間拋撒芡實種子。 盧志永 趙辰攝
農業大省安徽省,在織牢織密疫情防控網的同時,全力組織好三農生產,做到“兩手抓、兩不誤、兩推進”,確保全省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月14日,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會議強調做好今年三農工作意義之大、要求之高、任務之重前所未有。要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農業生產,扎實做好脫貧攻堅、補齊三農領域短板、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民增收等重點工作,努力把疫情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降到最低。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全面小康的實施意見》。
各地快速行動、認真落實省委常委會會議精神。淮南市全面部署農業農村重點工作,對農產品穩產保供、春耕備耕提出具體措施,全市750多名包村聯戶技術人員服務到田頭,發放各類技術資料4.8萬份,發送手機短信7.4萬條、微信1.9萬人,接受電話咨詢0.5萬人次。截至目前,全市小麥返青肥追施面積155.6萬畝,油菜返青肥追施面積12.2萬畝,化學除草面積194.2萬畝。同時,從獎補、流通、金融、用工等方面對蔬菜種植大戶、農產品加工企業等給予支持。
在滁州市來安縣半塔鎮何郢村,村民們帶著口罩手套在田間地頭忙碌。村黨總支書記石紹永說,“我們村主要種植葡萄和桃子,當前正是管理的關鍵期,全村60%以上實現復耕。”貧困戶樊桂亮告訴記者,今年春節后,村干部三天兩頭上門,一方面宣傳防疫知識,一方面關心他家的生產生活情況,還幫他制定了脫貧計劃。去年,樊桂亮家種了3畝桃樹、2畝地瓜,村里幫他申請了殘疾人補貼和低保。疫情結束后,他計劃再養兩三頭牛,年底實現脫貧信心十足。
抓實抓細疫情防控,是有序有效實現復工復產的前提。自疫情防控阻擊戰全面打響后,安徽省16.38萬個基層黨組織、360多萬名黨員時刻處于“戰時”狀態,以排頭兵的姿態和擔當,為戰“疫”貢獻力量。
“我們要動員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充分發揮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確保疫情防控各項措施落實到位。”1月28日,省委常委、組織部長丁向群主持召開部務會議,要求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省委組織部先后出臺文件和措施,激勵引導基層黨員干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扎實工作。泗縣25名縣級領導奔赴包保單位和鄉鎮防控一線,縣直單位820名黨員干部組建167個駐村專班和71個駐社區專班,594名鄉鎮黨員干部全員在崗,3220名村(社區)干部、扶貧小組長24小時堅守一線,全面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石臺縣78個村和6個社區全部建立網格化管理機制,劃分800余個網格,確定1590名網格員,730余個樓道長,構建起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無死角的疫情防控網絡。金寨縣2000多名干部、1萬多名農民黨員、2萬多名群眾代表和志愿者組成了一道道抗擊疫情的銅墻鐵壁,上演了“三代齊上陣”、“抗疫親兄弟”、“一線夫妻檔”等許多感人的“抗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