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間開工了,天天有活干,心里才能踏實下來。”每天早上,劉銀秀吃罷早飯,就興沖沖地前往村里的扶貧車間上班。
劉銀秀是江西樟樹市洋湖鄉古亭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丈夫楊國軍勞動能力差,大兒子智力障礙,還有80多歲的婆婆和年幼的小兒子需要照顧。2018年,在當地干部的幫扶下,劉銀秀夫婦倆順利到附近的扶貧車間就業,才讓他們家脫了貧。
“工廠不開工,員工就有可能流失,脫貧戶收入咋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扶貧車間生產的竹筷產品堆滿了倉庫。產品賣不出去,車間不敢開工,老板楊冬牛心里也很著急。
楊冬牛在浙江安吉縣一家毛竹加工廠務工多年,回到家鄉后,他也創辦了一家毛竹加工廠。為了讓車間盡快復工,楊冬牛四處聯系業務,最終與廣東河源、江西贛州等地的銷售商簽訂了燒烤竹簽、棉簽棒的銷售訂單。2月17日,車間順利復工復產。“現在車間里38名員工,都是本地群眾,13人全部到崗。”在產能僅恢復七成的情況下,楊冬牛安排貧困戶優先上崗。
據了解,為減少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樟樹市組織干部拉網式排查貧困勞動力就業情況,主動上門了解他們的就業意向,提供企業用工信息,并設立扶貧專崗,幫助貧困勞動力家門口就業。同時,該市還出臺扶持政策,對園區企業、扶貧車間發放穩崗補貼、社保補貼、崗前培訓補貼等,促進本地企業吸納貧困群眾就業。
“在扶貧車間就業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離家又近,有個大事小情能及時回家照顧,挺好的。”劉銀秀很是開心。目前,樟樹市貧困勞動力本地就業2785人,新增貧困勞動力就業88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