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选视频在线观看-91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五月天-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91精品在线免费观看-在线看污片-在线看污

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撲面而來
2021-05-24 14:46: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邢婷  
1

鄉村干部報網
微信公眾號

鄉村干部報網
官方微博

  制圖:李晗

  山東省壽光市東斟灌村李寶先手捧豐收的彩椒。經過20多年的發展,如今全村800多個大棚生產的彩椒占濰坊產量一半以上。壽光市委宣傳部供圖

  上世紀80年代壽光蔬菜市場。壽光市委宣傳部供圖

  在第22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上,王建文的直播團隊在線售賣新鮮瓜果,吸引了眾多游客。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攝

  制圖:李晗

  從一間棚到一片棚,從蔬菜產業化再到標準輸出,李新生親歷的“壽光模式”崛起,成為山東農村改革波瀾壯闊歷程的生動寫照。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改革開放以來,山東創造了不少農村改革發展經驗,貿工農一體化、農業產業化經營就出在諸城、濰坊,形成了‘諸城模式’‘濰坊模式’‘壽光模式’。要充分發揮農業大省優勢,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以農業產業化為核心的“諸城模式”“濰坊模式”“壽光模式”,如今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山東立足“點、線、面”“縣、鄉、村”“企業、園區、基地”,在探索鄉村振興之路上,創造出不同層級的“齊魯樣板群”。一批又一批年輕人勇立潮頭,以觀念、技術、魄力引領著鄉村變革,凝聚起干事創業的青春力量。

  ---------------

  一畝園趕上了十畝田

  1993年,山東壽光東斟灌村發生了一件“大事”:以李新生為首的50名年輕人抵上全部身家,建起50間冬暖式蔬菜大棚。

  觀望,沉默,甚至引來村民的嘲諷,有人編了順口溜:“東斟灌待要窮,50個半昏建大棚”(“半昏”,當地方言指“傻子”——記者注)。

  村民們沒想到,李新生憑著“想過好日子”的樸素想法而孤注一擲建起的大棚,給全村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過近30年胼手胝足、艱辛打拼,如今,全村800多間大棚生產的彩椒占濰坊產量一半以上,村民腰包鼓了,日子好過了,年輕人開始回流。

  時至今日,憶起當年種棚的諸多艱辛,李新生仍唏噓不已。

  種棚當年,恰逢雨水較往年偏多,用麥秸稈和泥建的大棚墻體出現部分坍塌,幾個投資建棚的村民躲在家里直哭。

  “一畝園真的能趕上十畝田?”種棚一年后,東斟灌村民的疑問有了答案——一間棚占地半畝,可收入1萬元,而一畝棉花才收入三四百元。不用動員,很快,不少村民紛紛跟著種起棚來。

  在壽光孫家集街道三元朱村,村民也一直圍著大棚找出路。

  1989年,為尋找新的致富途徑,外出“取經”回來后,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決心帶領全村16個黨員干部,帶頭建起17間冬暖式蔬菜大棚。

  資金、土地、技術……處處都是坎兒,王樂義迎難而上,想盡辦法一一解決。這一年8月挖地建棚,當年就喜獲豐收,一棚黃瓜居然賣到10元一斤。有了標桿,壽光隨之全力推廣大棚技術。1990年,全市建造冬暖式大棚5032間。王樂義被譽為擦亮壽光蔬菜品牌第一人。

  從1978年到1989年左右,在“壽光模式”初創期,以建設蔬菜批發市場為突破,壽光開始推動蔬菜生產走向商品經濟舞臺。而17間大棚的試驗成功則揭開了壽光蔬菜生產“綠色革命”的序幕,設施蔬菜全面崛起,一舉奠定壽光“中國蔬菜之鄉”的地位。

  2000年到2012年左右,“壽光模式”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以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舉辦為契機,搭建起農民與農業高新技術、農產品與市場對接的橋梁,壽光蔬菜邁向國際化。

  改革不停頓,發展不止步。

  從2012年至今,“壽光模式”以現代化大農業發展為引領,全力做好高端品牌打造、種業種苗研發、智慧平臺應用、合作社建設、標準制定與推廣等,向全國輸出壽光標準和集成解決方案。

  如今,壽光蔬菜年產量450萬噸,年產值上百億元,成為全國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價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2020年,全市銀行機構存款余額達到1289億元,是山東省存款最多的縣;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9萬元。

  曾經的“農圣”賈思勰故里,憑借一間大棚闖出新天地。

  據不完全統計,壽光95%以上的蔬菜銷往全國30多個省區市的200多個大中城市。自上世紀90年代起,壽光開始向全國輸出技術、人才,常年有8000多名本地技術人員奔赴全國各地建設大型蔬菜基地或指導蔬菜生產,山東70%以上、全國50%以上的新建大棚含有“壽光元素”。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壽光本地企業走出國門,在國外建起農場和基地。

  瓜果蔬菜走進直播間

  當30歲的李新生建起全村第一個蔬菜大棚時,相距100多公里的諸城西王村的鄭和平扎根鄉村創業已有10年,他一手創立的得利斯集團名氣日增,人稱“火腿大王”。

  1984年,33歲的鄭和平看到鄉親們到鎮里、縣里交糧輾轉不便,決定用跑拖拉機運輸賺的錢承包面粉廠,就地消化附近村民的糧食。

  不料,新問題接踵而至。村民們用多余糧食把豬養得膘肥體壯,不少人想拉去屠宰場賣掉,但當時諸城僅有一家屠宰場,交通極為不便。順應市場需求,1986年,鄭和平用經營面粉廠的盈利建起屠宰場,并在此基礎上創立得利斯集團。

  國內第一條歐洲進口火腿生產線、第一條德國全套進口現代化冷卻肉生產線……在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山村,以鄭和平為代表的本土企業家打造了以貿工農一體化著稱的“諸城模式”,形成以市場為導向、以龍頭企業為依托、以農戶為基礎、以經濟利益為核心、以社會化服務為紐帶的經濟共同體。創業至今,得利斯集團已擁有上百條生產線,累計帶動全國上百萬農戶致富。

  2016年,鄭和平將企業交棒到女兒鄭思敏手中,在這位青年企業家看來,“‘諸城模式’是父輩嘔心瀝血干出來的,是順應時代潮流的選擇,作為年輕人,要接好這一棒。”

  面對新挑戰,鄭思敏嘗試運用新技術促進一二三產業提質增效,打造“諸城模式”升級版。“我們將以新零售促進智慧化新生產,集約高效的智慧農業將進一步為加工業提供優質優價的原料,為消費升級奠定堅實基礎。”

  經過28年發展的東斟灌村,如今也將大棚發展重任交給年輕一代,“如今,村里‘棚一代’在給‘棚二代’打工。”李新生笑言。

  自2012年起,陸續有在外打工的年輕人返鄉,他們作為“棚二代”的主力,把大棚擴建到440米長、50米寬的規模,引入彩椒新品種以及物聯網、自動化等新科技,村團支部書記尹成友專門請來專家培訓電商知識。

  更多年輕人的加入,帶來全村彩椒的產業升級,也讓電商平臺走村入戶,不時閃現的抖音拍攝場景和四處“溜達”的無人機,讓瓜果蔬菜走進直播間,進行線上銷售,東斟灌村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時代感。

  “前輩們依靠改革創新,探索形成了‘諸城模式’‘濰坊模式’‘壽光模式’。今天,我們要擔當起新的歷史使命,弘揚改革精神,傳承創新基因,努力在創造提升‘三個模式’上實現新作為,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當好排頭兵,在推動農業農村改革發展中勇做探路者。”濰坊市委書記田慶盈說。

  村莊要發展,年輕人最關鍵

  新時代的大幕開啟,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把鄉土田間當作建功創業的沃土,深耕其中。

  在第22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上,王建文的直播團隊在線售賣新鮮瓜果的場景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通過電商銷售平臺,這名32歲的年輕人讓父輩辛勤種出的新鮮蔬菜長出了“腳”,他成立的16人直播團隊曾創下6小時賣出125萬斤羊角蜜、兩年賣出7000萬斤壽光蔬菜的銷售紀錄。

  這些年,通過對接壽光本地30多家合作社,王建文帶領團隊在16萬畝蔬菜生產基地上進行訂單生產,可有效把控產品品質,直接帶動上千名農戶致富。

  心懷創業夢想的王建文說,“農業是一片藍海,值得有抱負、感興趣的年輕人投身其中。”

  懷揣“改變年輕人對農業認識”的初衷,從事園林綠化工作的馬環成功地將只在長江以南生長的珍貴藥材鐵皮石斛移植到北方,并創建了鐵皮石斛從培育、加工、生產、銷售到娛樂休閑的全產業鏈運營模式。

  如今,從一個企業項目成長起來的公司基地江北仙草小鎮,已成為當地職業農民實訓基地,近3年來共接待上萬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民。馬環與周邊村莊48戶貧困戶簽訂種植協議,助力脫貧攻堅。2017年,馬環被授予“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稱號。

  “村莊要發展,年輕人最關鍵。”濰坊市昌樂縣庵上湖村黨支部書記趙繼斌感慨道。

  20年前,這里曾是亂村、窮村。2000年起,新任村黨支部書記趙繼斌帶領村兩委班子堅持走“黨支部+合作社”的路子,堅持黨的建設、產業發展、村莊治理同步推進,做大做強瓜菜產業,經多年發展,2019年,全村人均收入達3.5萬元,戶均收入12萬元,村集體收入突破90萬元。

  以教育培訓為切入口,這里開設的鄉村振興學院年均接待26個省份4萬人次培訓,以年輕人為主的團隊將村里的一二三產業融合打理得井井有條。

  濰坊共青團開展的“村村都有好青年”選培計劃,聚焦“政治鏈”“產業鏈”雙鏈培養。截至2020年年底,濰坊選樹的1.6萬多名各級鄉村“好青年”中,637名被推薦為入黨積極分子,293名成為黨員(預備黨員),推動1065名鄉村好青年進入村(社區)“兩委”班子,401名被推薦擔任村(社區)團組織負責人。

  兩年來,山東各級共青團組織共選樹12.8萬名鄉村“好青年”,培育產業帶頭人185名,領辦參與合作社2217個,帶動周邊農戶致富的同時,吸引更多青年投身鄉村振興。

  隨著《推進鄉村人才振興若干措施》的出臺,山東正大力推進制度創新、流程再造,吸引各類人才政策向鄉村人才傾斜,加大鄉村人才引進力度的同時,提升鄉土人才培育水平,構建人才“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長效引進機制,為實現鄉村振興鍛造一批有情懷、接地氣、帶不走的生力軍。

 

責編:車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色综合图片区19p | 国产精品久久久福利 | 午夜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本一区 | 国产女人在线 | 黄视频网站大全 | 欧美人成在线视频 | 极品美女国产精品免费一区 | 久草国产精品 | 手机亚洲第一页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福利 | 亚洲视频在线网站 | 在线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精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黑人和黑人激情一级毛片 | 蜜桃视频成人免费版在线 | 久久精品94精品久久精品 | 国产成人在线视频网站 | 深爱激情五月网 | 色啊色 | 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一本`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2022 | 99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 | 久久99亚洲综合精品首页 | 999成人精品视频在线 | 狠狠色丁香久久综合五月 | 中文字幕第一页亚洲 | 最新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丝袜诱惑一区二区 | 浮力影院第一页小视频国产在线观看免费 |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 欧美成人精品久久精品 | 久久首页 | 六月丁香婷婷天天在线 | 国产精品成人自拍 | 国产第二区 | 天天干天天射天天爽 | 成人免费看片视频色多多 | 超91精品手机国产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