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夏,從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專業碩士畢業的黨東顯,考上選調生回到家鄉廣西玉林,轉眼在基層已待了8年多。感受著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黨東顯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黨東顯(右)入戶走訪
緊盯發展“痛點”發力
在鄉鎮鍛煉一年后,2014年玉林市委組織部啟動新一輪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選派,黨東顯主動申請到福綿區石和鎮塘茂村任第一書記。
塘茂村遠離縣城,村干部聽說來了個名校的研究生,估摸著是來“鍍金”的,建議他先歇一歇,慢慢熟悉情況。
“我是第一書記呀,肩上有職責。”黨東顯哪里肯歇下來。從上任那天起,黨東顯的身影就經常出現在田間地頭、農戶家中。他耐心詢問村情民意,與鎮村負責人、黨員代表、村民代表多次交流,終于找到了塘茂村發展遲緩的“痛點”:基礎設施差。于是,他三天兩頭跑市跑區,不到一年功夫,爭取資金硬化綠化道路4.8公里,修繕了村委會、小學操場,修復灌溉水壩一座。針對村民提出的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周邊道路沒有路燈的情況,他籌集資金加裝路燈18盞,愛跳舞的大媽高興地夸黨東顯,“再也不用黑燈瞎火走路了,小伙子能干!”
村民們出行的路亮了,但脫貧致富的路還有待摸索。黨東顯發揮塘茂村綠茶產業優勢,協助茶農組建茶業專業合作社,并成立了黨支部,帶動貧困戶種茶400多畝,茶農人均年增收2000多元。他還重點關注一些特殊困難家庭,11歲的女孩小雨,爸爸在勞動中摔斷了腿,落下后遺癥,只能干一些輕松零活;爺爺患病離世后留下了7萬元的債務;媽媽患有風濕性心臟病……黨東顯積極聯系當地媒體和兒童扶助中心,讓小雨得以繼續完成學業,讓全家渡過了難關。2015年,塘茂村成功脫貧摘帽。
讓村民嘗到就近打工甜頭
2019年夏天,黨東顯再次報名前往博白縣沙河鎮霞嶺村任第一書記。
當時,霞嶺村還有41戶貧困戶,村里留守勞力習慣于守著一畝三分地,而附近的企業卻因招不到人而苦惱。黨東顯便在村委會顯眼位置,放上了一塊小黑板,不定期發布工廠、公益性崗位招聘信息,還自編了附有自己手機號的小冊子,印發到每個村屯,隨時接咨詢電話,量身提供就業信息……慢慢地,貧困戶嘗到了就近打工的甜頭,從過去的“要我務工”變為“我要務工”,不到一年,全村198名村民順利實現外出務工,17位困難群眾有了公益性崗位。
針對霞嶺村有菠蘿蜜種植的傳統,黨東顯經多方聯系,籌得1400株總價值8.4萬元的菠蘿蜜苗免費發給貧困戶,又請來農科院專家開展種植技術培訓,全村種植優質菠蘿蜜1000多畝,貧困戶每年戶均增收4000元。
當發現致富帶頭人李群英擴大火龍果產業缺資金時,黨東顯將脫貧獎勵資金等共16萬元,投入到李群英經營的群洲家庭農場,實現年創利20萬元,帶動周邊貧困戶穩定增收。去年,村集體收益達到了6.4萬元,霞嶺村順利摘掉貧困帽。
“作為選調生,我要趁年輕,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鍛煉。即使再偏再遠,也要以微薄力量,為大家點亮前行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