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香飄千里,歌聲隨風傳,雙腳踏上幸福的路,越走路越寬……”手里拄著鋤頭,脖子搭著汗巾,來自山東的農民歌手“大衣哥”朱之文在自家的玉米地里送來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的節日祝福:“今年又贏得一個大豐收。豐收快樂!”
又是一年秋分日,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如約而至。去內蒙古興安盟看稻田捕魚,到浙江余杭良渚感受“稻香千年”;去天津西井峪嘗一嘗“慶豐宴”的味道,到西藏亞東縣“帕里望果節”感受對豐收的祈盼……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在全國遴選出70個最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鄉村慶豐收活動,于9月23日當天舉辦“我的豐收我的節——70地慶豐收全媒體聯動直播”活動。今年的“中國農民豐收節”將重心進一步下沉到縣、鄉、村,將歡慶的舞臺設在田間地頭,將記錄的鏡頭對準了辛勤勞作的農民。
慶豐收助增收,共享富足好生活
山東沂南依汶鎮青楊行村黃鄉小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的300多畝谷子迎來了豐收季。“今年畝產在400-500斤,每斤能賣到12-13元。”合作社負責人李政說,谷子還未收割完,就已經接到了電商平臺的大量訂單,銷售火爆。
眼下,全國秋糧已陸續開始收獲。據了解,今年秋糧生產形勢總體較好,再加上夏糧、早稻已豐收到手,如果后期不發生大的自然災害,豐收年已是定局。
倉廩實,天下安。從1949年我國人均糧食產量僅為209公斤,到2018年人均糧食產量472公斤;從無法滿足溫飽,到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三農”事業取得了重大成就。歡慶豐收、祝福祖國、感念黨恩,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奏響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序曲。
在江蘇興化“中國農民豐收節”現場,“巧婦9妹”把平時對準農田的鏡頭對向了一位80多歲跑旱驢的老太太,節日的喜悅洋溢在老人的臉上。“巧婦9妹”是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十大征集推選活動“十大農產品網絡銷售達人”中的一員。這位土生土長的“80后”廣西農民,曾經通過短視頻一夜售出15萬斤滯銷芒果,把豐產化作了實實在在的豐收。
嘗豐收果、賞豐收花、品豐收茶、喝豐收飲品、享豐收宴,拿著“豐收系列產品”的名單,今年的豐收節參與性、互動性更強。豐收節既是廣大農民曬豐收、慶豐收的節日,也成為了全社會享豐收、助增收的節日。
在電商平臺上,豐收節已經成為農產品的“雙十一”,農民分享豐收的喜悅,消費者迎來饕餮盛宴。今年的“慶豐收·消費季”火爆異常。9月17日,阿里巴巴2019豐收節公益直播盛典上,“縣長+網紅+明星”3小時直播,創下了2640萬元的成交新紀錄,較去年同期增長164%。據統計,截至9月22日,阿里巴巴已舉辦37萬場豐收節直播,助力8億件農貨上行。
賞民俗,賽文化,共傳農耕文明佳話
“中華文明,肇始農耕;生生不息,源遠流長……”我國農耕文化源遠流長,華夏先祖“沐甚雨,櫛疾風”,創造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豐收節不僅是對農業豐收、農民勞動的禮贊,也是對農耕文明的傳承,凝結了時代賦予的精神文化價值,承載著億萬農民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
農民豐收歌會上,農民唱豐收、唱家鄉;農民豐收文化展上,圖文、視頻、實物講述著我國悠久的豐收節俗歷史。賽詩聯歡、民俗文藝展演、剪紙刺繡展示、農民藝術作品征集……物質的豐收值得欣喜,精神的豐收更令人感懷。
“十大農民歌王、十大農民藝術團隊、十大鄉土工匠……”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前夕,由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辦公室指導的8個系列“十大”征集推選入圍名單出爐,為豐收節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味兒和正能量。
各地也紛紛端出農民豐收節的“文化大餐”:在安徽鳳陽小崗村“大包干”紀念館廣場上,非遺傳承人鄧凡蘭、陳玉芝表演著原生態鳳陽花鼓《鮮花調》;在魏紫牡丹的發源地,河南孟津千名農民畫牡丹慶豐收;陜西楊凌千面鑼鼓開場,北京房山的腰鼓、秧歌、高蹺別具韻味……這一天,華夏大地的鄉村文化活動異彩紛呈、熱鬧非凡。
江西省撫州農民徐建元帶來了國內最長、最大的竹編制品——《清明上河圖》,展現高超竹篾編織技藝。“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在中國鄉村完美融合。
凝心聚力,共促鄉村振興
“村莊美了,生態好了,口袋有錢了,手上有事了,鄉風文明了。”千村萬寨展新顏,千家萬戶傳美德,千山萬水賞美景,千鄉萬鎮品美食,千企萬品助增收,千縣萬特促消費。豐收節凝聚著全社會對鄉村振興的殷殷期盼。
豐收時節話振興。9月23日,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來自全國百名村干部相聚一堂,共話我國農業技術的新發展,共享農業發展的新成果,共謀農業發展的新未來。
“我的豐收我的節”。為了讓廣大農民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聯合多部門給億萬農民帶來了一份節日厚禮——“豐收節公益清單”。送醫下鄉、體驗鄉村、打造100個鄉村文化品牌……十多個部門匯總起來,清單內容十分豐富。
從推動農產品和服務消費的升級,到拉動鄉村產業、繁榮鄉村文化、增加農民收入,實現鄉村的多元價值,豐收節在全社會的土壤之中把根扎得越來越深。農民慶豐收,將新時代的鄉村展現在全社會面前;全民共享豐收,讓更多城里人走進鄉村,活躍農村消費市場。假以時日,久久為功,“中國農民豐收節”成為一個既體現悠久農耕文化傳承、又蘊含新時代精神的全國性民俗節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