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革命的歷史坐標上,將臺堡是一個閃亮的名字。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和將臺堡會師,標志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
將臺堡鎮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優勢,把黨史學習教育與弘揚長征精神結合起來,多種形式“學”,多點發力“做”。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心走深走實。
我們通過開展主題黨日、瞻仰紀念碑、參觀會師紀念館、聆聽微黨課、黨員微信群推送學習內容等形式,引導黨員干部銘記紅色歷史,進一步強化政治意識、堅定理想信念。
在此基礎上,結合“我和群眾心連心,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組織鎮村干部及廣大黨員與群眾結對,為群眾分憂解難。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以鄉村治理網格化管理為載體,以鄉村文明實踐積分為抓手,鼓勵村民參加環境衛生整治、產業發展、義務勞動等,利用累計積分在村愛心超市兌換實物。通過正向激勵,凝聚引導群眾,激發內生動力,發揮群眾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不斷提升基層組織凝聚力、鄉村治理創新力和農村環境吸引力。
以環境整治活動為載體,以農戶“環境衛生紅星積分公示欄”為抓手,通過“包衛生、包綠化、包秩序”門前三包制度,激發群眾自我管理、自我管護、自我要求的內生動力。截至目前,先后組織鎮村干部1268人次,開展國道566沿線包莊村、明臺村、明榮村等村莊環境整治,拆除廢舊院落2處,清理垃圾1427噸,打造了明榮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
以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為抓手,按照“突出主導、多元互補、訂單種植、錯季銷售”經營模式,建成火集村1500畝冷涼蔬菜基地,為農戶發放覆膜4萬多卷、原種250多萬粒。
以林草產業發展為載體,以打造“一棵樹”示范基地為抓手,組織全鎮黨員干部600余人開展義務植樹活動,種植紅梅杏7萬多棵,深岔村1000畝紅梅杏種植園成為示范點。(作者為寧夏西吉縣將臺堡鎮黨委書記 馮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