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確保人在村里
柳注
下沉農村基層鍛煉,是選調生健康成長的必由之路。筆者在鄉村調研,了解到一些地方存在選調生“未按時下派到村、派而不住、上級頻繁借調”等問題,這是偏離選調生工作初衷的錯誤做法,不及時解決就會妨礙選調生到村任職工作目標的實現。
安排選調生到村任職,是為了培養鍛煉年輕同志,組織上給他們布置了一系列學習實踐任務。同時,也是為了給農村輸送新生力量,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發揮作用,農村現在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年輕人才。選調生到村以后,要參與到發展集體經濟、服務民生事業、調解矛盾糾紛、改善人居環境、加強基層黨建等各類任務中去,每一件事都要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如果這調調、那抽抽,人都無法保證在村,何談接受基層鍛煉、服務鄉村發展?
評價一個地方選調生到村任職工作是否真抓實管,首先要看人在不在村。確保人在村,關鍵要壓實縣級組織部門、派出單位、鄉鎮和村黨組織的共同責任。組織部門和派出單位要嚴格按要求把選調生派到村里,不得違規借調、抽調。鄉鎮和村黨組織莫把選調生當過客,而是要當成自己人,放手使用、大膽管理。確保在村也不是說只能在村里,組織部門可安排選調生每年參加不超過3個月的縣鄉集中性工作,幫助他們開闊思路、增長見識。
到村兩年時間并不算長。不少選調生離開時不無遺憾地提起,還有些事沒上過手、還有些項目沒干完。希望這樣的遺憾少些、再少些。
家國情懷,生長于鄉間沃土
秦川(右)巡查灌溉水渠
2020年8月,我作為一名選調生來到江蘇省海安市城東鎮南陽村鍛煉,擔任黨總支副書記。面對全新的駐村工作,我既充滿期待又感到手足無措。回顧這一年走過的路,滿是成長和感悟。
用學徒心態面對大事小情
“對不起,我們沒有時間配合你們,再找其他人吧。”剛到南陽村,第一次走訪企業時,我就被當頭潑了一盆冷水。
當時,村里正籌辦“村企聯建”活動,南陽村轄區內有大小企業100多家,按理說找一家共建企業應該不難。于是我自告奮勇地將聯系企業的工作攬了下來。沒想到,不僅在第一家企業吃了“閉門羹”,其他企業也只是應付應付,根本沒有明確表態。
我將情況向村書記作了匯報。書記告訴我,“和企業打交道也好,和村民打交道也好,不能先強調我們需要什么,要先了解他們關注什么?!边@句話讓我豁然開朗。后來,我上門交談時,話題緊扣企業需求,雙方越談越融洽,“村企聯建”活動也都爽快答應了。
在與基層干部群眾打交道的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生搬硬套機關工作方法,有時只會讓問題像繩結一樣越打越緊,只有以學徒心態,俯下身,沉下心,才能尋得工作的真正脈絡。
以青春擔當奉獻青春力量
隨著融入基層的深入,我開始思考,如何發揮青年干部的作用,為鄉村振興貢獻澎湃青春力量。南陽村村干部中90后有3人,80后有2人,分工涵蓋黨建、宣傳、經濟、環境等,我提出了以年輕力量為著力點,促進各項工作提質增效的想法。每周召開青年干部碰頭會,大家一起分析討論工作難點和亮點,交流工作思路,打造了一支有熱情、有想法的年輕干部隊伍。
這支隊伍,在脫貧攻堅、疫情防控等重點工作中,產生了“先做事、多做事、做成事”的示范效應,使整個村干部隊伍始終處于領跑方陣。
接下來,我們以“青年組織,青年參與,青年成長”為理念,策劃了“南陽青課堂”活動,將南陽村青年干部隊伍建設的思路,向周邊村社輻射?!澳详柷嗾n堂”活動還打破交流壁壘,邀請其他鎮街及市級機關不同崗位的青年干部參與,營造互學互鑒氛圍,成為調動青年干部積極性、提升戰斗力的一個品牌。
以農村底色厚植家國情懷
駐村近一年,有兩件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一是去年冬天雨雪天到來之前,我和村干部逐戶走訪困難戶。在為村民葛乃田送棉被時,卻被他拒絕了。第二天再次上門,我們一邊跟他拉家常,一邊跟他解釋說,棉被是上級發下來的,誰需要就發給誰,老葛這才配合我們更換了被褥,等到我們要走時,脾氣一向很倔、自尊心很強的老葛拉著我們說:“我想自己勞動,但是身子有病。多虧你們,這個冬天好過了。”我第一次直觀感受到,我們的工作正在讓村民的生活變得更好。
二是去年春節,因為疫情的原因,我無法返回石家莊與父母團聚,在年前最后一次黨員活動結束后,一位老黨員關切地問我,是不是不能回家,還邀請我到他家一起吃年夜飯,讓我倍感溫暖。從這一刻起,我與南陽村已不再只是“掛職干部”與“接收單位”這樣簡單的一種關系,老百姓的認可和接納,讓我覺得自己不再是一個“外來干部”,而是和他們有著親情的“一家人”。
與老百姓感情深了,無論干什么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都會有動力、有韌性,也會有責任感和成就感。年輕人要有家國情懷,在基層,這種情懷,恰恰生長于彎腰為群眾做的點滴小事中?。?span style="font-size: 14pt; text-indent: 0em">秦川)